(一)省颁发的奖金由各市政府掌握,用于奖励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个人和补贴再就业工作。
(二)本办法由省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1
2005年度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评分表
___________市
┌───┬──────────┬──┬───┬───┬──────────┬──────────────────────┬────┐
│ 项目 │ 考评内容 │分值│自评分│省评分│ 计分方法 │ 考评方法 │考评描述│
├───┼──────────┼──┼───┼───┼──────────┼──────────────────────┼────┤
│一、 │市、县政府制订深入实│3分 │ │ │市或任何一个县区未制│核查市和所有县区政府制订方案的正式文件 │ │
│落实 │施“扩大与促进就业工│ │ │ │定全扣分 │ │ │
│就业 │程”工作方案,并把城│ │ │ │ │ │ │
│再就 │乡统筹就业和就业服务│ │ │ │ │ │ │
│业目 │“新三化”建设作为重│ │ │ │ │ │ │
│标责 │要内容 │ │ │ │ │ │ │
│任制 ├──────────┼──┼───┼───┼──────────┼──────────────────────┼────┤
│(12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2分 │ │ │未下达到街道乡镇或领│核查市和所有县区政府下达的正式文件(市对各县 │ │
│ │到基层和有关部门 │ │ │ │导小组成员单位全扣分│区、县区对街道乡镇),只下达目标任务,无考核 │ │
│ │ │ │ │ │ │办法的全扣分 │ │
│ ├──────────┼──┼───┼───┼──────────┼──────────────────────┼────┤
│ │完成省下达的新增就业│2分 │ │ │未完成计划数的全扣分│按省劳动保障厅对各市劳动保障局上报的有关报表│ │
│ │岗位数 │ │ │ │ │的审核意见评分 │ │
│ ├──────────┼──┼───┼───┼──────────┤ ├────┤
│ │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2分 │ │ │未完成计划数的全扣分│ │ │
│ │业计划数 │ │ │ │ │ │ │
│ ├──────────┼──┼───┼───┼──────────┤ ├────┤
│ │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1分 │ │ │超过控制数的全扣分 │ │ │
│ │制指标 │ │ │ │ │ │ │
│ ├──────────┼──┼───┼───┼──────────┤ ├────┤
│ │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2分 │ │ │未完成计划数的全扣分│ │ │
│ │业任务 │ │ │ │ │ │ │
├───┼──────────┼──┼───┼───┼──────────┼──────────────────────┼────┤
│二、 │市、县在2个月内出台 │1分 │ │ │市或任何一个县不按时│对照省劳动保障厅提供的文件目录,查核各市和所│ │
│落实 │贯彻上级下发的就业和│ │ │ │出台的全扣分 │有县区出台的相应实施办法的正式文件及发文日期│ │
│就业 │再就业政策的实施办法│ │ │ │ │ │ │
│再就 ├──────────┼──┼───┼───┼──────────┼──────────────────────┼────┤
│业扶 │兑现税收减免政策 │2分 │ │ │每核实一人未兑现即扣│1.考评方式: │ │
│持政 │ │ │ │ │2分 │(1)电话访问:随机电话访问10-15名持《再就业优│ │
│策 ├──────────┼──┼───┼───┼──────────┤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了解税收、├────┤
│(14分)│兑现收费减免政策 │2分 │ │ │每核实一人未兑现即扣│收费减免情况。对每个访问作详细记录。 │ │
│ │ │ │ │ │2分 │(2)召开座谈会: │ │
│ ├──────────┼──┼───┼───┼──────────┤①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10-15人参加的座谈会。 ├────┤
│ │兑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2分 │ │ │每核实一人未兑现即扣│税务、工商、财政、劳动保障、物价、银行等部门│ │
│ │ │ │ │ │2分 │参加。具体了解:是否享受了税费减免、社保补贴│ │
│ ├──────────┼──┼───┼───┼──────────┤、岗位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小额担├────┤
│ │兑现社保补贴政策 │3分 │ │ │每核实一人未兑现即扣│保贷款。如未享受,是什么原因。 │ │
│ │ │ │ │ │3分 │②企业座谈会:8-10个企业参加,具体了解:是否│ │
│ ├──────────┼──┼───┼───┼──────────┤享受了税收减免、社保和岗位补贴。如未享受,是├────┤
│ │兑现岗位补贴政策 │3分 │ │ │每核实一人未兑现即扣│什么原因。 │ │
│ │ │ │ │ │3分 │2.扣分方法: │ │
│ │ │ │ │ │ │对声称符合条件但未享受政策的个人和企业,与有│ │
│ │ │ │ │ │ │关部门当场逐一核实,当场无法核实的,由有关部│ │
│ │ │ │ │ │ │门在3个工作日内提供核定情况,部门与个人和企 │ │
│ │ │ │ │ │ │业意见有异议的,由个人和企业负责举证,部门提│ │
│ │ │ │ │ │ │供意见,经核实确属符合条件但未能享受政策的,│ │
│ │ │ │ │ │ │视为未兑现。每核实1人或1个企业未兑现的,该项│ │
│ │ │ │ │ │ │不得分。 │ │
│ │ │ │ │ │ │特别说明:凡享受税收、收费、小额贷款、社保补│ │
│ │ │ │ │ │ │贴和岗位补贴总人数低于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 │
│ │ │ │ │ │ │员总数(含上年结转和当年新增)50%的,全市不得│ │
│ │ │ │ │ │ │分,扣12分。 │ │
│ ├──────────┼──┼───┼───┼──────────┼──────────────────────┼────┤
│ │向社会公布政策咨询和│1分 │ │ │市或任何一个县未落实│核查市和被抽查县的举报投诉方式和渠道 │ │
│ │举报投诉电话。 │ │ │ │即全扣分 │ │ │
├───┼──────────┼──┼───┼───┼──────────┼──────────────────────┼────┤
│三、 │以市委或市政府名义出│3分 │ │ │未出台的不得分 │核查正式文件、文号 │ │
│推进 │台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 │ │ │ │ │ │
│城乡 │政策文件 │ │ │ │ │ │ │
│统筹 ├──────────┼──┼───┼───┼──────────┼──────────────────────┼────┤
│就业 │所有乡镇建立劳动保障│2分 │ │ │任何一个县(区)未 │核查市和所有县区政府或编办有关建立乡镇劳动保│ │
│(13分)│事务机构 │ │ │ │100%建立的扣2分 │障工作机构的正式文件。 │ │
│ ├──────────┼──┼───┼───┼──────────┼──────────────────────┼────┤
│ │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 │3分 │ │ │任何一个机构未落实编│核查所有县区编办、财政部门有关明确编制和经费│ │
│ │经费 │ │ │ │制、经费的扣3分 │的正式文件,人事部门下发的人员增减表和工资发│ │
│ │ │ │ │ │ │放表。 │ │
│ ├──────────┼──┼───┼───┼──────────┼──────────────────────┼────┤
│ │在乡镇建立农村劳动力│2分 │ │ │任何一个乡镇未建立全│抽查5-8个乡镇工作台账 │ │
│ │资源台账 │ │ │ │扣分 │ │ │
│ ├──────────┼──┼───┼───┼──────────┼──────────────────────┼────┤
│ │珠三角各市建立5个以 │3分 │ │ │珠三角地区各市接收安│实地核实基地建设情况 │ │
│ │上、年安置能力2500人│ │ │ │置基地年总安置能力达│ │ │
│ │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 │ │不到2500人的不得分 │ │ │
│ │业接收基地 │ │ │ │ │ │ │
│ ├──────────┼──┼───┼───┼──────────┼──────────────────────┼────┤
│ │其他各市、县(区)建立│3分 │ │ │任何市、县(区)不建 │实地核实市和2-3个县(区)基地建设情况 │ │
│ │1个年总培训能力2500 │ │ │ │立的全扣分 │ │ │
│ │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 │ │ │ │ │ │
│ │就业培训基地 │ │ │ │ │ │ │
├───┼──────────┼──┼───┼───┼──────────┼──────────────────────┼────┤
│四、 │各地级以上市要完成“│2分 │ │ │未完成立项的不得分 │核查市政府或有关部门批文 │ │
│健全 │金保工程”立项 │ │ │ │ │ │ │
│公共 ├──────────┼──┼───┼───┼──────────┼──────────────────────┼────┤
│就业 │各市设立劳动保障门户│2分 │ │ │未开设门户网站的扣1 │按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情况评分 │ │
│服务 │网站并开通远程可视招│ │ │ │分,未开通远程可视招│ │ │
│体系 │聘系统 │ │ │ │聘系统扣1分 │ │ │
│(23分)├──────────┼──┼───┼───┼──────────┼──────────────────────┼────┤
│ │实现省、市、县(区)和│4分 │ │ │省、市、县三级不联通│按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情况评分 │ │
│ │50%以上街道(乡镇)联│ │ │ │的扣2分;县(区)与街 │ │ │
│ │网 │ │ │ │道(乡镇)联网达不到50│ │ │
│ │ │ │ │ │%的扣2分;未制定网 │ │ │
│ │ │ │ │ │络整合方案、机房建议│ │ │
│ │ │ │ │ │未达C类标准的扣1分。│ │ │
│ ├──────────┼──┼───┼───┼──────────┼──────────────────────┼────┤
│ │市和县(区)均使用全省│2分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未│按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情况评分 │ │
│ │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再│ │ │ │使用的即扣2分 │ │ │
│ │就业管理软件 │ │ │ │ │ │ │
│ ├──────────┼──┼───┼───┼──────────┼──────────────────────┼────┤
│ │年底前县级以上政府建│4分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未│1.核查市和所有县区政府或编办建立公共就业服 │ │
│ │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 │ │明确该机构为公益性的│务机构的正式文件 │ │
│ │落实人员编制和财政核│ │ │ │扣2分;任何一个未落 │2.核查市和所有县区编办、财政部门明确公共就 │ │
│ │拨经费。 │ │ │ │实编制和财政核拨经费│业服务机构编制和财政核拨经费的正式文件 │ │
│ │ │ │ │ │的扣2分 │3.核查市和所有县区人事部门下发的事业单位人 │ │
│ │ │ │ │ │ │员增减表和工资发放表 │ │
│ ├──────────┼──┼───┼───┼──────────┼──────────────────────┼────┤
│ │将大学生纳入就业服务│1分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未│实地查看市和被抽查县劳动力市场,查看就业服务│ │
│ │范围,建立大学生就业│ │ │ │建立的不得分 │基础台账 │ │
│ │登记台账 │ │ │ │ │ │ │
│ ├──────────┼──┼───┼───┼──────────┼──────────────────────┼────┤
│ │对登记求职的城镇登记│2分 │ │ │成功率低于40%的不得│考评组实地查看市和被抽查县的介绍名册,核实职│ │
│ │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 │ │ │分 │业介绍成功率 │ │
│ │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 │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职业介绍补贴经费年度支出为│ │
│ │绍、成功率40%以上 │ │ │ │ │零的,扣2分 │ │
│ ├──────────┼──┼───┼───┼──────────┼──────────────────────┼────┤
│ │街道(乡镇)工作机构建│6分 │ │ │市和县未制订完成建设│检查市和县制订工作规范建设的正式文件 │ │
│ │立“八统一”工作规范│ │ │ │规范的扣4分;不使用 │实地核查5-8个基层工作机构,查看工作规范建设 │ │
│ │,使用全省统一管理软│ │ │ │统一软件的扣2分 │和使用软件情况 │ │
│ │件 │ │ │ │ │ │ │
├───┼──────────┼──┼───┼───┼──────────┼──────────────────────┼────┤
│五、 │抓好技工学校建设 │8分 │ │ │不符合《考评办法》规│1、未建成国重的市,要核实校园面积和新建校舍 │ │
│强化 │ │ │ │ │定条件的,全扣8分 │面积,达不到80亩和10000平方米的,全扣8分。 │ │
│技工 │ │ │ │ │ │2、已建成国重的市,查核实习设备增添情况,没 │ │
│教育 │ │ │ │ │ │有新增设备的,全扣8分 │ │
│和职 ├──────────┼──┼───┼───┼──────────┼──────────────────────┼────┤
│业培 │市和县建设1所综合性 │3分 │ │ │未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实地检查核实 │ │
│训 │职业培训基地,地级以│ │ │ │的扣2分,未建立创业 │ │ │
│(16分)│上市建设1所创业培训 │ │ │ │培训基地的扣1分 │ │ │
│ │基地 │ │ │ │ │ │ │
│ ├──────────┼──┼───┼───┼──────────┼──────────────────────┼────┤
│ │完成省下达的再就业和│3分 │ │ │再就业率低于60%的扣│考评组实地查看市和被抽查县的介绍名册,核实再│ │
│ │创业培训任务 │ │ │ │2分,创业培训成功率 │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成功率 │ │
│ │ │ │ │ │低于30%的扣1分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再就业培训补贴经费年度支出│ │
│ │ │ │ │ │ │为零的,全扣3分 │ │
│ ├──────────┼──┼───┼───┼──────────┼──────────────────────┼────┤
│ │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 │2分 │ │ │未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按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结果评分 │ │
│ │ │ │ │ │的不得分 │ │ │
├───┼──────────┼──┼───┼───┼──────────┼──────────────────────┼────┤
│六、 │市和各县区均把再就业│ │ │ │市或任何一个县区未列│核查市和所有县区人大审核通过的安排再就业和农│ │
│落实 │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2分 │ │ │入预算不得分 │村劳动力培训资金财政预算数的正式文件和资金到│ │
│促进 │并落实到位 │ │ │ │ │帐凭证,任何1个没有文件或凭证(或未明确具体预│ │
│就业 │ │ │ │ │ │算数),该项即扣2分。市、县预算数与上报省财政│ │
│再就 │ │ │ │ │ │厅预算数不相符的,每个扣1分。扣完该项2分为止│ │
│业资 ├──────────┼──┼───┼───┼──────────┼──────────────────────┼────┤
│金 │安排劳动力市场建设和│1分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未落│核查市和所有县区财政局有关安排2005年劳动力市│ │
│(14分)│信息网络运行资金 │ │ │ │实即扣2分 │场建设和信息网络运行资金的正式文件和到帐凭证│ │
│ │ │ │ │ │ │(不含省、市下达资金),2005年本级没有安排或未│ │
│ │ │ │ │ │ │到帐的,全扣分 │ │
│ ├──────────┼──┼───┼───┼──────────┼──────────────────────┼────┤
│ │落实街道(乡镇)机构 │2分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未落│核查市和县区财政局有关拨款的文件和凭证,未有│ │
│ │人员与业务经费 │ │ │ │实即扣2分, │安排或不是核拨安排的,不得分 │ │
│ ├──────────┼──┼───┼───┼──────────┼──────────────────────┼────┤
│ │落实各项再就业补贴,│3分 │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不按│核查市和县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申请单位申│ │
│ │及时审核、拨付社保、│ │ │ │“按季拨付”原则和规│请补贴的时间,落实“按季拨付”原则的正式文件│ │
│ │岗位、职业培训和职业│ │ │ │定时限审核并拨付资金│及拨付凭证 │ │
│ │介绍等补贴资金 │ │ │ │的扣2分 │ │ │
│ ├──────────┼──┼───┼───┼──────────┼──────────────────────┼────┤
│ │当地财政安排农村劳动│4分 │ │ │市或任何一个县未落实│核查培训补贴人员名册,并随机电话访问部分人员│ │
│ │力培训转移就业经费并│ │ │ │补贴的即扣4分 │,没有名册或核实未补贴的不得分 │ │
│ │及时拨付 │ │ │ │ │ │ │
│ ├──────────┼──┼───┼───┼──────────┼──────────────────────┼────┤
│ │加强和规范再就业资金│2分 │ │ │市和任何县区不实行单│根据省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联合或日常检查的情况│ │
│ │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 │ │独核算或出现挤占挪用│评分 │ │
│ │就业经费使用管理 │ │ │ │的,全扣分 │ │ │
├───┼──────────┼──┼───┼───┼──────────┼──────────────────────┼────┤
│七、 │市和县区建立“零就业│ 4分│ │ │市和任何一个县区未建│按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结果评分 │ │
│帮助 │家庭”援助制度 │ │ │ │立的扣1分,“零就业 │ │ │
│困难 │ │ │ │ │家庭”实现就业人数低│ │ │
│群体 │ │ │ │ │于70%的扣3分 │ │ │
│就业 ├──────────┼──┼───┼───┼──────────┼──────────────────────┼────┤
│(8分) │市和县区都落实公益 │ │ │ │市或县区未建立扣1分 │查核市和被抽查县区建立该项制度的正式文件和下│ │
│ │性岗位申报制度 │2分 │ │ │,未完成省下达的 │岗失业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名册 │ │
│ │ │ │ │ │“4050”人员再就业任│完成省下达的“4050”人员再就业任务情况按省劳│ │
│ │ │ │ │ │务的扣1分 │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结果评分 │ │
│ ├──────────┼──┼───┼───┼──────────┼──────────────────────┼────┤
│ │抓好农村贫困户劳动力│2分 │ │ │市或任何县区农村贫困│核查市和被抽查县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培训就业台账│ │
│ │培训转移就业 │ │ │ │户青壮年劳动力经培训│情况 │ │
│ │ │ │ │ │后转移就业人数低于 │农村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经培训后转移就业比例按│ │
│ │ │ │ │ │50%的扣2分 │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公布的结果评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