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指导意见的通知

  (一)空间布局
  根据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以及宁波产业发展和园区布局的现状特点,产业区的布局框架可以概括为“三带、六区、13+1”。
  三带——即沿海产业带、沿湾产业带和沿路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
  ——沿海产业带沿杭州湾和东海岸线分布,西起慈溪市龙山,向东经镇海北仑至穿山半岛折向南,到象山港口的象山,止于象山港底的宁海,由北仑产业集聚区、镇海产业集聚区和象山港产业集聚区等三大产业集聚区组成。
  ——沿湾产业带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西起余姚市黄家埠镇,东至慈溪市新浦镇,由余慈产业集聚区组成。
  ——沿路产业带分布在宁波市环城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沿线和市区主要骨干道路两侧,由宁波科技产业集聚区和鄞奉产业集聚区两大集聚区组成。
  六区——即北仑产业集聚区、镇海产业集聚区、象山港产业集聚区、余慈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科技产业集聚区和鄞奉产业集聚区等六大产业集聚区。
  北仑产业集聚区包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江南出口加工区、郭巨梅山片)、宁波保税区(含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镇海产业集聚区包括宁波市化学工业产业园区和镇海经济开发区。余慈产业集聚区包括余姚经济开发区、慈溪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科技产业集聚区包括宁波市科技园区和中心城市工业区块(A、B、C)。鄞奉产业集聚区包括望春工业园区(栎社)、明州工业园区、奉化经济开发区和中心城市工业区块(D)。
  13+1,即十三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一个城市工业区块。
  (二)产业重点
  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周期和潜力,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集中建设宁波市三大产业带为抓手,积极主动接受经济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及上海的经济和要素辐射,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五大临港型大工业,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精密仪器仪表、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模具、文具等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
  五大临港型大工业:
  1.石化产业:以炼油和乙烯为重点,依托镇海炼化、台塑台化等大企业、大项目,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石化产业群。
  2.能源产业:以电源点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国华宁海电厂、国华余姚天然气电厂建设进程和乌沙山电厂、北仑LNG、鹰龙山电厂及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把宁波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和能源储运中转基地。
  3.钢铁产业:利用宁波港作为全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港这一独特优势,积极推进宁波钢铁项目建设和宝新特钢的规模化生产,丰富钢铁产品品类,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率,使宁波成为我国新兴钢铁生产基地。
  4.造纸产业:加快建设中华纸业白板纸三期工程,使之成为我国最大白板纸生产基地、重要的高档纸制品及各类包装材料生产销售基地和重要的造纸原料(废纸)供应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