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水资源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对水的安全保障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近期引用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节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全区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是宁夏区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全社会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为重点,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以节水型灌区建设为突破口,突出制度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能力,建立节水、防污的生态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以水定产业结构与布局,以水定发展方向,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妥善处理宁夏与黄河流域各省区、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山区与川区、近期与长远等方面的关系,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生态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制度建设与工程建设并重原则。树立新的治水理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制度建设与工程建设两手抓,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法制、依法治水、强化管理。在利用水价等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更新步伐,对现有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3、节水优先与适度开源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建设新的蓄水、引水、提水等水源骨干工程,开展苦咸水和中水利用,合理开发水资源。
4、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规、政策以及水权市场交易规则,合理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节,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配置。
5、节水与治污同步原则。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将取水许可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加强污染的综合治理,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不断改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