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建设等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5个方面重点工作,并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抓好资源开采、资源利用、社会消费、土地利用4个环节。
  (一)资源开采环节。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开发煤、油、气、地热等能源资源和铁、铝、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防止水源衰减。在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内侵区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积极利用海水及微咸水,发展海水淡化。
  (二)资源利用环节。努力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降低原材物料消耗强度。实现能量梯级利用、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推广节能建筑技术,综合利用建筑、筑路垃圾。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推广工业节水、农业节水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资源化。
  (三)社会消费环节。树立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观念,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包装废弃物、废纸与旧课本、废旧轮胎、废塑料、报废机动车、废旧家电、废电池、电子垃圾、废弃农地膜及其他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发展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四)土地利用环节。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工业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
  四、主要措施
  (一)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增长方式。各级政府要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要科学认识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彻底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大、轻内涵发展,重眼前、轻长远,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倾向,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要切实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瓶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适用技术。重点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接、能量梯级利用、工业废弃物零排放、农业及生活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海水淡化、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农业节水、可再生能源、资源替代材料等技术和项目,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