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任务与举措
(一)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宏观指导。组织编制《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节能中长期规划》等规划;研究制定《公共建筑空调采暖、制冷室内温度节能监测标准》、《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风机节能监测标准》等标准;完善产业、价格、财税、投资及激励等政策体系建设。
(二)强化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建立服务队伍。开展有关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监测管理等立法调研工作;做好建立健全有关节水、清洁生产审核、废旧物资处置、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法规体系的相关工作;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节能专业服务队伍。
(三)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1.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选择石化、电力、医药、电镀等行业中的15家企业作为清洁生产试点;建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中介咨询队伍。2.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延伸利用。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园区;加强农村、农业生态建设。3.支持全社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废旧物资利用的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全面推进废旧物资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四)开源节流,狠抓资源节约。1.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管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优质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强化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需求压力。建立并完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分类提出项目用地的容积率、投资强度、产出率等控制指标,调控好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3.降低水资源消耗,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管理雨洪、再生水利用为宗旨,强化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节约用水。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用水指标控制制度。
(五)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做大三产、做强二产、优化一产的产业发展方针,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用地、高污染的项目建设。在实施首钢搬迁调整规划中,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建设世界一流的崭新钢铁企业。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广泛进行宣传报导,组织好每年的节能、节水宣传周活动,提高民众的环境和资源意识,使民众自觉参与到资源利用、资源节约的活动中去。
第二部分 2005年行动计划按照节约优先、示范带动、重点突破的思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2005年本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点推进六项工作
(一)政府机构率先垂范。政府机构率先垂范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节约行政费用支出,更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进而推动全社会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市级国家行政机关要加大节能、节水管理工作力度,制定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要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方气、每一张纸,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选定10家国家行政机关为试点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开展能耗诊断,安排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为政府机构实施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