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课程描述
┏━━━━━━━━━━━━━━━━━━━━━━━━━━━━━━━━━━━━━━━━━━━━┓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
┃ ┃
┃ ┃
┠────────────────────────────────────────────┨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
┃ ┃
┠────────────────────────────────────────────┨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 ┃
┃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 ┃
┠────────────────────────────────────────────┨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 ┃
┃革) ┃
┃ ┃
┠────────────────────────────────────────────┨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
┃ ┃
┗━━━━━━━━━━━━━━━━━━━━━━━━━━━━━━━━━━━━━━━━━━━━┛
4. 自我评价
┏━━━━━━━━━━━━━━━━━━━━━━━━━━━━━━━━━━━━━━━━━━━━┓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
┃ ┃
┃ ┃
┠────────────────────────────────────────────┨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
┃ ┃
┠────────────────────────────────────────────┨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