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评估指标制定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
2、《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文件
附件2:
上海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试行稿)
┏━━┯━━┯━━━━━━━━━━━━━━━━━━━━━━━━━━━━━━━━━━┓
┃一级│二级│ 具 体 要 求 ┃
┃指标│指标│ ┃
┠──┼──┼──────────────────────────────────┨
┃ 领│ 目│1、遵循德育工作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 ┃
┃ 导│ 标│设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
┃ 与│ 规│2、德育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检测性,工作措施有力。 ┃
┃ 规│ 划│3、明确教职工岗位育人的职责和要求,并建立自评考核机制加以检查落实。 ┃
┃ 划│ │ ┃
┠──┼──┼──────────────────────────────────┨
┃ │ 组│1、建立校长负责制为主的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管理网络。 ┃
┃ │ 织│2、学校党组织、行政、教代会整合力量,形成一支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
┃ │ 机│3、充分发挥团队、班会活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 │ 构│ ┃
┠──┼──┼──────────────────────────────────┨
┃ 实│ 常│1、学校有德育工作常规和管理制度。 ┃
┃ 施│ 规│2、每学年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12次,及时制定相应措施,调整工作策略。 ┃
┃ 与│ 管│3、精心组织实施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旋律、以生命健康 ┃
┃ 管│ 理│教育为支撑的各项德育活动,加强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方┃
┃ 理│ │法。 ┃
┠──┼──┼──────────────────────────────────┨
┃ │ 学│1、加强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等德育课程 ┃
┃ │ 科│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实效。 ┃
┃ │ 德│2、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增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
┃ │ 育│的德育功能,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
┠──┼──┼──────────────────────────────────┨
┃ │ 社│1、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障 ┃
┃ │ 会│(高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30天,初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20天,小学生每学年不┃
┃ │ 实│少于10天)。 ┃
┃ │ 践│2、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学校有社会实 ┃
┃ │ │践的基地和网络。 ┃
┃ │ │3、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学生思 ┃
┃ │ │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价制度。 ┃
┠──┼──┼──────────────────────────────────┨
┃ 实│ 学│1、学校重视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工作,发挥团队、班会活动的自我教育作用, ┃
┃ 施│ 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团、队专职干部。 ┃
┃ 与│ 工│2、办好学生业余团校和党校,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做好 ┃
┃ 管│ 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工作。 ┃
┃ 理│ │3、加强对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 │ │4、对行为不良学生有教育转化措施,配合公安、司法部门抓好法制教育。 ┃
┠──┼──┼──────────────────────────────────┨
┃ │ 教│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
┃ │ 师│2、将“教师育人能力”列入校本培训和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健全聘任、培 ┃
┃ │ 工│训、考核、评优的激励机制。 ┃
┃ │ 作│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鼓励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切实提高其待遇和 ┃
┃ │ │专业发展水平。 ┃
┠──┼──┼──────────────────────────────────┨
┃ │ 学│1、学校对校风、教风、学风有明确要求,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 ┃
┃ │ 校│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
┃ │ 文│2、重视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有特色的教育载体和途径。 ┃
┃ │ 化│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 ┃
┃ │ │4、加强校园网建设及其管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
┠──┼──┼──────────────────────────────────┨
┃ │学校│1、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 ┃
┃ │家庭│家访、社区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沟通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
┃ │社区│2、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支持、配合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 ┃
┃ │三结│作,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
┃ │合 │3、学校要有向社区定期开放场地和资源的项目、措施和制度,寒暑假、节假 ┃
┃ │ │日期间有计划向社区内中小学生开放。 ┃
┠──┼──┼──────────────────────────────────┨
┃ │ 德│1、积极开展学校德育科研,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改进工作方法, ┃
┃ │ 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 │ 科│2、学校有一支科研骨干队伍,运用、推广德育科研成果,提高德育工作整体 ┃
┃ │ 研│水平。 ┃
┠──┼──┼──────────────────────────────────┨
┃ 德│ 学│1、学生在思想政治、基础道德、精神风貌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
┃ 育│ 生│2、有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进步的典型案例。 ┃
┃ 实│ 素│3、注重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跟踪,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转化率高。 ┃
┃ 效│ 质│4、学校无案发率,无辍学学生。 ┃
┠──┼──┼──────────────────────────────────┨
┃ │ 综│1、社区对教师师德和学生品德表现的满意率≥80%。 ┃
┃ │ 合│2、家长对教师师德和学生品德表现的满意率≥80%。 ┃
┃ │ 评│3、本校学生对教师师德和学校德育活动的满意率≥80%。 ┃
┃ │ 价│4、上一级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表现反映良好。 ┃
┃ │ │5、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反映良好。 ┃
┠──┼──┼──────────────────────────────────┨
┃ │ 学│6、有在市、区县推广的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 ┃
┃ │ 校│7、学校德育工作获区县以上表彰及荣誉称号,成效显著。 ┃
┃ │ 特│8、有在市、区县有影响的德育工作特色或项目。 ┃
┃ │ 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