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的通知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着力形成整体优势。集中培植创新能力强、名牌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并通过横向联合、“挂强联名”、并购重组等形式,努力形成一批综合素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航空母舰”,以一个企业带起一批企业、一个名牌带起一批产品。
  四、实施四大战略
  (一)以港兴区战略。
  充分发挥本区海岸线长、港口条件好、特别是青岛作为北方最优良深水大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以港立市、以港兴区,依靠港口带动实现半岛经济的迅速腾飞。
  1.完善以青岛为龙头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增强腹地竞争能力。抓住上海进入世界航运中心行列的机遇,立足本区,面向世界,努力确立起东北亚和我国北方地区港口经济强区地位。特别是青岛港,要切实用足用好北方港口条件最优、发展潜力最大这个战略性优势资源,搞好与上海港的分工与配套,力求形成北方航运中心。到2010年,全区港口吞吐能力争取达到5亿吨,超过浙江、广东,进入全国第二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200万标准箱(TEU),超过广东、接近上海。青岛港吞吐能力要达到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100万标准箱(TEU),到2020年,全区港口吞吐能力要达到8亿吨,比2010年增加60%,超过韩国,接近日本目前的水平,确立起黄海经济圈港口经济大区地位;其中青岛港吞吐能力要达到4亿吨,基本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加强以大型集装箱码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青岛、烟台、日照等重点港口的功能提高,到2010年,除青岛港外,烟台港和日照港都要跻身于亿吨大港行列。要在搞好论证的基础上,把提升东营港港口功能摆到带动黄河三角洲开发“龙头”的地位,加快实施港口扩建工程,努力为区域崛起提供航运支撑。顺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巨型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水深-15米以上、能够停靠20万、30万乃至更大吨级超级巨轮深水港址、泊位的勘查、开发与保护,增强港口经济长远的、战略性竞争能力。
  ——整合港口资源,提高整体效能。按照《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加强海岸带管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港口资源,合理划分岸线和海域功能区。解决好港口发展与其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矛盾,本着港口优先原则,对于已查明未开发的港址,要预留出充分的岸线和陆域纵深地带,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对已占用岸线地带并影响到港口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建筑,要有计划地置换或拆除。突出解决好水产养殖、捕捞与港口争夺水域的矛盾,水产养殖、捕捞业的发展必须以不影响港口发展为前提,必须为港口发展让位。
  ——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港口管理科学化、作业现代化、服务优质化,做到船舶的全天候进出、快速装卸和快速通关,努力降低船舶特别是大型船舶的营运成本。建立“航运交易所”,推动围绕船舶运输服务的各项代理业务的发展。
  2.发展海洋运输产业,开辟新的经济源泉。把海洋运输作为特色支柱产业加以培植,以远洋为重点,建立一支强大的、包括港口过驳船队在内的混合型现代化海上运输船队,尽快确立海运大区地位。在航线经营上,国内主要是沿海南北运输、环渤海运输和面向长江、珠江等重点入海河流的江海联运。国外航线,要在进一步巩固和开发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近洋航运市场的同时,采取与国家外贸主力船队相配合或独立开辟远洋运输航线等形式,积极开展远洋运输业务,努力扩大远洋运输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作为港航运输现代化主要标志的集装箱海洋运输业,努力扩大集装箱吞吐能力和运载能力。要在不断加强集装箱深水泊位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集装箱运输船舶向大型化、远洋化发展,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完善陆域集装箱运输体系,积极开展门到门、企业到企业的运输服务,努力构建陆海一体、河海联运的集装箱营运体系。到2010年,全区海洋运输船舶(不含驳船)要达到500万净载重吨,海洋货物周转量达到6200亿吨公里,其中远洋运输达到6000亿吨公里,集装箱运输量达到800万标准箱(TEU),基本确立起海运大区地位。到2020年,海洋运输船舶要达到1000万净载重吨,货运量达到10000亿吨公里,其中远洋运输达到9500亿吨公里,集装箱运输量达到1500万标准箱(TEU),海洋特别是远洋运输能力要赶上天津,接近上海。
  3.发挥区位优势,做大临港工业。在努力做大做强船舶修造工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以港口为依托,积极发展需要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的化工、钢铁、造纸、木材加工、来料加工等运量大、外向型的临港加工工业和装配工业,形成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4.发挥物资集散功能,做强临港物流业。充分发挥港口作为现代物流核心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主要环节的作用,以港口为龙头,在突出搞好仓储、堆场等流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完善货物集疏运体系的基础上,把发展临港物流业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青岛市,要充分利用强大的港口功能和区域发展龙头的优势,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高效集散手段为依托,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重点发展大型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形式,提高物流的流转规模、流转速度和经济效益。特别要做好保税区这篇大文章,利用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和窗口作用,深购远销,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烟台市,要在发展提高现代物流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体系完善、黄渤海黄金水道的优势,抓住烟大铁路轮渡建设、形成南北交通重要枢纽和节点的机遇,北上、南下,积极拓展东北、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腹地,依托出口加工区,积极向国家申办国际物流园区,以开展货物转口、运输配送、跨国采购等服务贸易,努力形成面向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大型物流中心。日照市,要在进一步确立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沿线地区运输市场。要积极开展港口中转、储运、货物联运和代理业务,建立综合配套的中转服务体系;与临沂大型批发城相呼应,尽快研究在日照建立大型进口商品经销、中转基地的问题。东营市,要在加强港口建设的基础上,搞好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争取形成面向鲁北和晋冀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其他港口城市也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努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临港物流产业。特别是威海市,要充分发挥石岛镇作为我国北方最大渔港、渔市的优势,努力形成国际性渔货贸易区。
  (二)园区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便于设施共享、产业配套、信息沟通的特殊优势,紧紧围绕10大产业集群的培育,以各类园区为载体,对各类经济要素进行空间聚集配置,做到集约化布局,集群化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区域辐射功能,并带动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为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建设创造不竭的动力源泉。
  1.做大园区经济,增强产业聚集功能。一是要以国家和省两级园区为重点,集中培植一批“旗舰”园区。突出抓好青岛、烟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岛、济南、淄博、威海、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大型骨干园区,力争形成一批年增加值过200亿、400亿乃至800亿元以上的园区。到2010年,全区年增加值过50亿元和100亿元的园区要分别达到10个和5个;到2020年,增加值过百亿元和400亿元的园区要分别达到30个和10个,争取有1—2个园区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二是要集中抓好大项目。以日韩为重点,面向东南亚、欧美和独联体国家以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突出抓好大项目的招商引资,特别要把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的汽车、造船、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大项目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结合产业集群的培植,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做到引进一个项目,带起一批企业,做大一个产业。三是塑造园区特色,提高园区素质。从不同园区的功能定位出发,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和国外知名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为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产业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推进区域产业技术进步为出发点,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等形式,努力形成一批有自主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要发挥对外开放前沿的作用,加速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接轨,利用快速通关、高效管理的有利条件,形成大进大出的国际化物流基地和来料、进料加工装配出口基地。按照产业集群的模式,积极推动园区经济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突出抓好济南汽车工业园、齐鲁软件园、青岛船舶、石化工业园、烟台汽车工业园、IT产业园、淄博石化工业园等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做大主导产业,完善配套产业,形成专业化产业聚集区。四是强化园区高新技术与新管理理念孵化基地的功能,推动园区经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创新基地与孵化器建设,重点搞好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山大科技园、青岛大学科技园以及北大、清华、烟大三校科技园等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和中俄、中白、中乌高科技合作园建设,努力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