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建立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备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加强基本农田日常监管,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办法,抓紧制定并实施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5、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做好土地延包工作,切实解决延包不到期、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两田制”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微机化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
6、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搞好农村中小学教材印刷招标试点,降低教材价格。认真落实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报刊订阅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坚决杜绝“三乱”,严防农民负担反弹。规范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省里选择部分县(市、区)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展公益事业实行补助试点。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7、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坚持全省确保基本农田8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粮食总产700亿斤的粮食生产“三条底线”。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省级粮食“双增工程”,搞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带。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大粮食产销衔接力度,确保优质优价。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深耕深翻、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应用新型生物有机肥,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努力培肥地力。
8、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认真实施《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规模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带。不断调整优化果品、蔬菜、茶叶、花卉等优势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积极培育和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牧草等新型高效特色产业和产品。加快推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名牌产品,进一步增强我省农业的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