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湖南省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失效]

  (三)稳步推进认证认可工作。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对已认定的340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按5%的比例进行抽样复查,并逐步推行标识化管理制度,建立电子档案,树立标识牌,同时强化保护措施,防止已认定产地遭受污染。其次,坚持常规认定与整体认定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产地评价认定面积新增700万亩,认定生猪养殖规模500万头,产品认证达到300个以上(其中畜禽水产品120个以上)。建立完善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GIS信息管理系统。第三,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力度,力争全年新认证“三品”3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认证2—3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同时,要加强对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建立日常的、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和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四)搞好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重点抓好全省50个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点的建设,完善工业“三废”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网络;组织开展好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摸底调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库,制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在省会城郊、环洞庭湖区建立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组织开展产地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农业环境污染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净化产地环境。
  (五)开展企业自律试点。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从今年开始,省里决定在14家国家或省级龙头企业中开展农产品质量企业自律试点建设。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保障体系,建立生产经营质量承诺制度、问题产品召回处理制度、内部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引导企业按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诚信生产,并建立一整套自我约束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六)加强农业执法监管。一是要依法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规范好经营行为。二是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4月至8月,全省对农药、兽药、化肥等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对检验不合格和标识标签不规范的产品,依法予以处理,开展2次全省性农资产品及农产品市场抽查,对不合格农资在新闻媒体曝光,并向社会公告农资产品质量信息。加强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等级评价,积极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提高优质投入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农药、兽药等新产品,加快对高残毒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施药机具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三是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防止危险病虫的扩散漫延,加强对疫病的控制。
  (七)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省确定230个监测点,在4、7、11月开展3次蔬菜农残和生猪“瘦肉精”的例行监测;5月抽检茶叶、11月抽检大米和水果各一次;全年抽检猪肝、猪尿样500个,饲料样品400个。各市州、县市区要抓紧建立健全适宜本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确定重点监测品种和区域,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定点屠宰场开展例行监测工作。并在主要新闻媒体定期发布本区域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