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力推进富民,更加关注民生
(一)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大力提倡自主创业,改善创业环境,鼓励想创业、会创业、创大业,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发挥好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下岗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全年新增劳务输出50万人。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形成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富民机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6%。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职工收入合理增长机制,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积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强化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把中央制定的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保持物价稳定,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尤其要确保粮食以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不发生大的波动,控制好由政府定价的服务产品调价范围、幅度和节奏。
(三)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继续推行乡镇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建立覆盖城乡的低保体系,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衔接。
(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促进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设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大剧院、江苏美术馆新馆、南京博物院二期改造工程、江苏科技历史文化广场、南京奥体中心和十运会场馆、省人民医院扩建、省防灾减灾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和省老年公寓十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逐步增加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更加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把投入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地区,重点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省财政安排12亿元帮助困难地区解决农村教师省标补贴发放问题,安排65亿元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省高考升学率稳定在70%左右,研究生增招20%,普通本科增招7%,招生总数达30万人。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卫生环境。着力做好十运会场馆建设和筹备工作,努力实现办赛、参赛双胜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实施《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把八大建设工程逐项落到实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继续巩固污染源治理成果,抓好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源治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