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以富裕农民为重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认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增加值预期增长4%。(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安排7000万亩,粮食产量预期达到2750万吨。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省财政安排“一免三补”资金30.3亿元,增长78.2%。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提取15%,用于农业开发。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2)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优质稻米、高品质棉、双低油菜等16个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成长型龙头企业和创汇型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订单生产,巩固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开发创新体系,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农业种质资源,加大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步伐。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定体系。(4)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国债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等。改造中低产田120万亩。继续抓好农村五件实事,今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70万人、饮用卫生水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以上,做好草危房改造扫尾工作。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4%。(1)发展重点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基础材料与新材料、软件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核心技术,高水平建设基地型产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超过1/4。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研究、制造和成套能力。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存量调整,盘活资产存量,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联合、重组。(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开放式科技创新,全球配置科技资源。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延伸,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的转移,带动人才技术转移。积极引进、采购科技成果,创造条件收购国外科技公司。推动国内产学研结合,加强消化吸收配套,加大二次创新力度。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自我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积极发挥在无锡的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吸纳留学人员来我省创新创业。(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抓好108家单位循环经济试点。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降耗技术,重点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淘汰制度。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开发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搞好煤电油运的组织调运,保证工农业生产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