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下达2005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消费需求增幅提高。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增幅为1996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消费热点继续升温,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重量级消费持续旺盛,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2.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销售额增长41.4%。以信息通讯、旅游、非义务教育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23%,国内、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2.3%和55.8%。农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零售总额增长13.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三)沿江开发呈现新气象。沿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8%,总量接近全省的一半,成为江苏的“半壁江山”。沿江开发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8%。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等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沿江高速公路、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两岸联动开发取得新进展,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苏州、南通两市互动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全省私营企业达到41.8万户,新增11万户,私营个体企业总数达到202.6万户,继续居全国第一,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5351.4亿元,增长47.3%。私营个体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以上,上缴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量的20%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省城镇就业人数的1/3以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66.6%以上,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上市融资、境外投资等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
  (五)富民步伐有效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增幅创1996年以来最好水平,并呈现基本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就业总量持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来首次回落到4%以内。农村新增劳务输出70万人。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61元,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31.2万人,草危房改造4.1万户,3400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70%,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万公里。
  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统筹发展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成果进一步巩固,符合“低保”条件的38.3万城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已有44.3万农民享受农村低保。十大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12.9亿元。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十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生态省”建设向前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尽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