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2005年,重点解决新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中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盲点村”通广播电视的问题。今后几年,稳步推进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作。
建设的基本目标为“4+2”,即4套电视节目和2套广播节目。4套电视节目为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湖南卫视,2套广播节目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三、巩固和推进“村村通”的方法和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到户。各地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有线联网、建有线电视小片网、卫星直接收转、数字多频道无线联网等传输手段,将广播电视信号传送到每村每户。有条件的村,尽可能采用有线联网,将多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到户。对于居住比较集中暂时不能联网、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小片有线电视网。对于地形复杂、居住分散、比较贫困的地区,可采用卫星接收多户分配收看的方式。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也可考虑采用在MMDS频段内多频道无线联网(DVBMC)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好、节目套数多,是保证村村长期通广播电视的有效办法,要大力提倡有线传输到户。
2.落实好“村村通”工程的建设资金。这次“村村通”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盲点村”、省政府对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和一般县“盲点村”按不同标准给予经费补助,市州政府负责配套资金,县级政府负责补贴维护经费的不足部分。采用联网方式或建小片有线网的地方,可向社会多渠道融资。当地农户要求入网的,按规定可以向用户适当收取少量的入户安装费和收视维护费。除此之外,严禁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3.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实现“长期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村村通”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建立起全省“村村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分级分片,责任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市州、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每年要安排专项事业费补助,作为“村村通”维护经费,防止发生新的“返盲”问题。省、市州广电部门每年对县级广电部门进行督促检查、验收考核,对先进单位予以奖励。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县级广电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要建立起全省的“村村通”工程维护服务体系。县级广电部门要成立专门“村村通”维护和维修中心,选派技术精、事业心强的同志到工程维护一线,对所辖区的“村村通”的站点和网络不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和维护。每个站点要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建立责任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