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行业的管理,运用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建立与现代大规模汽车生产相适应的汽车回收和拆解体系,并与浙江、上海等地形成网络。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建立报废零配件的处理、销售体系,适当提高报废汽车的收购价,遏制非法拆解企业。建立有效的零配件再生利用体系,建立相应的检验标准,对再生零配件进行分类处理。
  电子类产品的回收利用。产品制造商应承担起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量废弃废旧家用电器、再商品化的义务,设计、制造易回收利用的产品。开展废家电回收利用、资源化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未来大量家电废弃问题。制定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有关规定,建立区域性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市场和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
  废旧塑料制品回收。通过价格和政策引导,对废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加强与上海的联合和合作,拓宽具有江苏特色的多元化塑料制品回收渠道。开辟利用废旧塑料生产井座、井盖及汽油等资源化途径,加强废旧塑料制品回收的分类指导,强化沪宁铁路沿线和省内主要交通干线废旧塑料制品的收集和管理。
  危险废弃物回收处理。加强电池、荧光灯、医疗垃圾等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尽快出台全省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以废旧电池回收为起点,完善废旧电池的收集网络,建立废旧干电池处理厂,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六、循环型城镇的建设重点
  (一)构筑资源循环型城市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循环型城市建设规划,完善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组织体系与管理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工业企业,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快捷便利、舒适清洁的城市交通体系。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城市能源体系,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风景林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建成一批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的生态居住区。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增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
  通过创建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渗透到城市和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要结合实际,完善各种创建指标体系,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全面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快生态市、县建设试点进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建设打下广泛的基础。
  (三)建设循环型社区
  建设资源节约型小区。住宅小区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居民住宅全部符合节能建筑新标准。建立小区的中水回用系统。
  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修改住宅设计规范与标准,新建住宅区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楼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光,或采用太阳能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加强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对纸张、碎玻璃、玻璃瓶、废金属、塑料、电池、旧电器、旧家具、旧衣服等实行有偿回收。要求居民家庭分类处置生活废弃物,对分类处置的家庭按标准收取清洁费,对不分类处置的家庭加收垃圾分拣费。鼓励企业、社区、个人投资成立资源回收企业,按企业化、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税费优惠。
  (四)建立农村三级循环体系
  建立农村区域内部循环体系。按照生态学规律,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人畜粪便的集中利用和有效还田,秸秆的集中利用和有效还田,乡镇企业污水的无害化排放,化肥、农药、农膜的减量化使用,生产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
  建立中心镇循环体系。以城镇为中心进行整体规划,建立具有城镇特色的生态系统,使农村生产生活中垃圾、污水与乡镇企业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建立城市、镇(区)、农村的总体循环体系。循环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镇(区)、农村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农产品尽可能经过初级加工处理,产生的垃圾就地还田。城市的人粪尿集中作为肥料进入农村的作物种植。农村产生的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的总体规划。
  (五)建设农村绿色社区
  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禁止焚烧秸秆,采用腐烂还田、作饲料、制沼气、制作纤维板等方式加以资源化利用。有机垃圾采用喂养牲畜、集中腐烂作为有机肥、自然净化等方式实现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废织物、废塑料、废金属、废橡胶、碎玻璃等进行集中收集、回收利用。农药用具、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要实行强制性回收。
  农村污水的循环处理。减量使用化肥、农药,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推广生物农药,减少来自农业生产的污染。关闭重污染的乡镇企业,工业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控制来自乡镇工业的污染。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剂,减量使用洗涤剂,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或集中处理。对粪便污水加以处理,作为农用肥料或进入沼气池。
  农村能源的循环使用。构建梯级能源使用体系,依次是:太阳能,沼气、电能、液化气,煤炭,秸秆等再生物质。
  七、沿江地区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建设
  沿江地区是江苏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区域,是江苏直接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最为活跃的区域,也是江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选择沿江进行示范区建设,不仅对沿江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沿江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沿江地区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依据本规划的要求,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为基本对象,统筹考虑企业清洁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系统综合的区域性示范。
  (一)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
  加强产业集群之间的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培育和扶持废物循环利用产业,发挥水泥、钢铁和能源等对废物的吸纳功能,推动产业的区域合作互补,合理配置。扶持推进区域中共性技术设备的维修替代和租赁服务业建设,促进沿江工业体系生态化的整体性优化升级。
  以7个信息产业基地和5个软件园为主体载体,加快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依托苏锡常建立集中规模的纺织生态工业园,重点培育苏州、无锡、常州纺织品服装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以宜兴、苏州、常州三个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主要依托的环保产业基地。
  以张家港、常熟、江阴和太仓为重点建设冶金、化工等制造业生态产业带,发展特色园区,构筑块状经济优势,鼓励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开发和引进,加快发展规模型、科技型和外向型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