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优化生态旅游产业的生产力布局,积极参与我国长江东部旅游区建设。联合苏鲁豫皖等周边城市,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生态旅游区。积极发展环太湖、宁镇扬、东部沿海、徐宿淮生态旅游区和沿长江旅游带,加快建设南京、苏州、徐州、连云港生态旅游城市,进一步增强生态旅游供给能力。
  (四)环境服务业
  积极倡导功能经济,扶持租赁业和维护业,促进“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通过合理调整折旧政策、税收政策,发展租赁中介机构,强化监管和服务,推进租赁和维护业的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化学品租赁、装备租赁、产品维护以及环境认证和环境咨询等中介机构。
  培育企业集团,发展专业化的环境服务企业;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增强环境服务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行外向型环境服务业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环境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打破行业垄断,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法规管理制度,构建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风险投资机制,降低投资门槛,拓宽投资渠道,为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投融资体制保障。
  四、绿色消费建设重点
  (一)实施绿色采购与绿色消费计划
  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与示范作用,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系统,及时回收报废的办公用品。
  (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
  结合绿色社区的创建,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消费意识与绿色消费需求。倡导理性消费与清洁消费,引导人们正确购物和环境友好或环境保全地消费。选购净菜以及“非复合包装”的商品,减少消费过程废弃物的发生。增进反复利用意识,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加强一次性易耗品的反复使用与多次使用。抵制“白色污染”,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加强垃圾的分类收集,将可循环利用的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分类放置。
  (三)规范绿色产品与绿色企业的认证与管理
  研究制订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推进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企业认证制度,建立与完善绿色企业与绿色产品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并在食品行业实行绿色标志产品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产品的检测和指导工作。开展“绿色诚信”,强化诚信制度和相关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
  (四)研制、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与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再生资源产业,努力扩大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建立与完善绿色产品研制、开发与生产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参与节能、节水、无污染的产品以及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积极培育市场,不断扩大绿色产品在消费市场中的份额。鼓励开设“绿色商店”、“绿色超市”,拓展绿色产品的营销渠道。积极推行净菜上市,实行“非复合包装”。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涤剂、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塑料袋等塑料制品。
  五、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循环利用
  (一)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
  结合江苏工业发展战略,在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的前提下,积极稳步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煤燃烧技术,推进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清洁煤燃烧工程。积极配合工业园区的建设,实施集中供热,分阶段加速改造中小型锅炉,对10蒸吨/时以上锅炉进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重点围绕燃煤电厂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生产、转换与输送效率。推进清洁煤燃烧技术,加大烟气脱硫实施力度,包括循环流化床炉内喷钙脱硫、石灰-石灰石烟气脱硫等。
  天然气发电工程。以“西气东输”为契机,积极推进天然气发电,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电源结构。重点推进常州戚墅堰电厂和苏州望亭电厂的燃气工程及张家港和华能金陵燃气电厂建设。加速中小型锅炉燃气或电力对煤的替代。
  新能源建设工程。扶持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重点在沿海地区建设风能发电示范工程。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冶金和建材等行业中增加电力使用比重,减少炼焦煤的使用。推进企业节能和余热、余压、副产煤气的利用。进一步提高冶金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
  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引进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资源,建设天然气管道,不断提高城市管道煤气的普及率,推进液化石油气的管道化供应。改进农村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改变单一的煤电结构,积极利用天然气发电。
  (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水工程。将城市节水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统一管理,确保水的供求平衡。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清洁生产。改变城市消费观念,降低人均生活用水消费量。科学合理制定水价,利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
  中水回用。提高农业中水灌溉面积,在人工草地、林场推广中水灌溉。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同时,增加企业中水利用比例,重点用于锅炉用水、原料水、产品处理、清洗用水、冷却、空调用水等。新建的居民小区,鼓励开发分质供水系统,分别向用户提供优质的生活饮用水和生活杂用水,并鼓励已建居民小区建设中水系统。大力推广市政设施中水回用系统,用于城市草地喷洒、景观及娱乐用水。
  (三)物质资源的循环与回用
  1、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
  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提高半成品供应量,鼓励净菜上市。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节约使用生活用品,少用一次性物品。建立垃圾的分类回收体系,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
  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与利用体系。合理分布设置大型分拣中心,对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加以细化分类、初步加工与打包,定向送往对口的综合利用企业。所有分拣中心都应与对口企业建立起科学、稳定的供销渠道。
  建立垃圾的加工生产体系。可回收废旧物资进入废旧物资循环系统,在企业进行再加工。有机垃圾直接送入堆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并回收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等可燃气体。对有毒、有害废弃物实行强制性回收,送专门的处理机构加以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建立再生产品应用体系。积极培育再生原料及产品销售业,疏通再生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大型再生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再生产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2、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
  废纸的回收利用。健全废纸回收利用网络,成立股份制公司或联合体,开展废纸的收集与再利用。将废纸回收和社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发挥社区力量,提高回收利用率。建立废纸回收特许经营系统,实现低成本、低风险和高速度扩张,扩大经营规模。采取上门收购、连锁店收购、电话预约收购、卡车收购和拖车收购等多元化模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