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第四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从局部向全省依次展开的过程。要在广泛发动、深入调研、严格论证、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取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资源消耗量较多、上下关联度较高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成效后,逐步推进,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产业结构。
  一、循环型农业发展重点
  (一)产业重点
  种植业。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三元结构的轮作复种、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全省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畜牧业。一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农牧结合模式。主要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单位面积养殖规模,确保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废水等废弃物能被农田吸收利用,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二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场零排放模式。通过对粪便、废水等废弃物的加工利用,确保不向环境排放任何废弃物。
  水产业。一是建立自净式水产养殖模式。主要针对设施渔业,通过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确保水体清洁卫生,循环使用。二是建立规模化适宜密度养殖模式。主要针对普通规模化池塘养殖,除尽量采用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外,根据品种特点将养殖密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
  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建立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二是建立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模式。对于易腐败或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采用就地利用的循环模式。
  (二)区域重点
  苏南地区。以畜禽种苗产业、旅游农业、花卉苗木产业、设施农业、宜溧山区特种应时优质鲜果和茗茶、宁镇丘陵山区基于农牧结合的草食畜禽养殖业、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高科技产业等为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平原和太湖周边的规模养殖逐步向苏南丘陵山区和苏中、苏北转移。
  苏中地区。以循环型渔业、基于农牧结合的规模畜禽养殖业、循环型水生蔬菜、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和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推广与精细农业相适应的优良品种和投入品减量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强以发展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动物加工废弃物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快农膜回收与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和苏中油菜饼粕处理中心建设。
  苏北地区。以外向型无公害特色蔬菜产业及其配套加工业、优质果品及其加工业、优质稻麦产业、循环型水产规模养殖业、以牛羊和特禽为主的循环型畜禽养殖业、速生林及其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建设农林一体化生产基地、生态林纸一体化基地、滩地芦苇造纸一体工程。
  沿海滩涂及专属经济区。以虾蟹苗种的产业化及成体养殖、海水鱼、贝、藻类的无特定病原苗种规模化生产、文蛤与缢蛏等规模化养殖、近海经济鱼类的养殖与加工、紫菜、海带等藻类养殖与加工、沿海滩涂特色鱼类的规模化养殖、海淡水产品的贮运与深加工以及耐盐性植物的种植与产业化开发为主导产业。积极调整养殖与捕捞结构,开发浅海和滩涂资源,重点发展海水贝藻类的养殖与加工,稳步发展远洋渔业,建设创汇渔业基地。
  (三)设施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苏南和沿江地区主要是加强对水体污染的控制和水体质量的改善。淮北高亢地区和宁镇丘陵山区主要是集流集水设施建设,确保需水季节水源充足。其他地区主要是建设防渗防漏工程,减少灌溉水浪费;加大农田林网建设,防止土地退化。
  信息网络及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加强循环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向国内外宣传循环农业建设的进展,介绍循环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关键技术,公布循环农业政策法规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报告等。加强对循环农业发展的监控与评估。
  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围绕循环农业发展,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投入品高效利用技术、无害化投入品开发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节水农业技术等。
  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先导,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品牌、做强产业。培育循环农业基地县,形成规模和产业互补优势。
  二、循环型工业发展重点
  (一)产业重点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开展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重组是推动江苏工业向生态工业系统演进的基础。
  化工行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重点提高石油化工加工水平,提升合成材料技术层次,调优农药和化肥品种结构,拓展新型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着重提高石油炼制水平、开发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应用芳构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深加工技术,提高石油的深度加工能力;推进石化制品、有机原料、农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产业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
  纺织行业。引进和开发电子分色、制版、调色等智能化控制系统,开发研究数码喷墨印花、无版印花、等离子、超声波、生物酶、微胶囊加工等高新技术,积极采用天然纤维的高速、高效前处理及后整理技术、推广应用化纤仿真技术、多种纤维复合染整技术,加快新型染化料和助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大力发展“绿色纺织品”。
  造纸行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木浆应用比例,推进林纸一体化。充分利用国际技术和资本优势,发展以进口木浆为主的高档次纸品,促进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中低档纸品的发展。
  冶金、建材行业。加大对冶金和建材行业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产业重组力度。坚决淘汰污染重、生产效率低的小水泥和小冶炼等企业。冶金行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钢材、高精度铜铝板带箔、稀土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永磁材料。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等绿色建材产品。
  机械装备行业。以汽车和关键机械设备制造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设计的研制和开发。重点建设环保型客车、轿车、特种专用车和数控机床、农业机械、工程建设机械、电站及输变电设备、机器基础元件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知识产权的自主比例,加快淘汰落后设备。
  信息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会议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推进区域同步信息交换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减少对实体物质的消耗。抓紧实施“数控化”工程,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加快建设中药现代化和高档服装面料关键技术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建立资源动态管理系统、技术集成信息系统、分销管理和客户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提升企业资金、物流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