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也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日益加强,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的理念得到强化。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环保标准”等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产品和消费的环保与绿色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全省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省(市、区)之首,科技教育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科研力量较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引进和借鉴国际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生产技术。
  我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的认证与管理,加快推进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特别是自2003年起,相继确立了108个单位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试点,初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与工作基础。
  (二)发展潜力
  1、投入品利用效率潜力与减量化潜力。资源投入品利用率仍有提高的余地。资源方面,工业用水效率比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7倍,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30%—90%。农用化肥方面,目前江苏化肥利用率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40%或更高。资源投入品减量化仍有一定空间。通过节水设备、中水回用等技术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通过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减少农药的施用;通过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2、废旧物资再利用潜力。目前,江苏废旧物资的资源化和再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除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较高外,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橡胶等综合利用率不到50%,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绿色产品市场潜力。绿色产品是指生产、使用、消耗过程中对人类或环境无害或极低危害的产品,如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等,它们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球流行的绿色消费正在影响着每一个消费者,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认识约束。对生态环境重要性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一些地方与部门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缺乏认识。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以及它的建设机制与保障政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机制约束。缺乏高效的运作机制和价格体系。虽然加入了WTO,但与全国一样,省内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存在着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管不彻底等问题,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合理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政策约束。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要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循环经济的水平。
  规模约束。江苏目前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不仅直接影响到资源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而且污染监控成本较高,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广成本也较高。
  技术水平约束。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适用技术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尤其是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循环”的作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实行渐进式的循环经济推进战略。
  微观层次。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清洁生产为载体,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的,努力构建全新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中观层次。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为主要目的,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机制。
  宏观层次。以社区、城镇为重点,以绿色消费为最高目标,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段,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建立起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要标志的循环经济社会体制。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
  推动促进阶段。主要是以宣传、培训、试点、示范及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编制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制订相应的政策,逐步完善相关的法规,从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步框架体系。
  推广发展阶段。主要是以生态设计原理规划城市建设、以绿色产品生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清洁生产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节水技术,开展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实施各类循环经济项目。
  全面发展阶段。经过启动、发展阶段,循环经济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在政府、社会、公众中形成了一种共识和时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得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经济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各种循环链有机组合并初步形成规模,资源使用效益极大提高。
  三、循环型产业发展战略
  (一)循环型农业发展战略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农业向无害化方向发展。循环农业建设重要目标之一是农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无害化,循环农业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按照无害化要求组织生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调整。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投入品的减量化。围绕投入品的生态化、无害化目标,加速投入品的减量与替代。实施化肥的减量与精量使用,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以高效无害化配方饲料降低“畜产公害”,以可降解农用薄膜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薄膜。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生产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缺地、缺水、缺能的江苏早日实现循环农业建设目标意义重大。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循环。循环农业既涉及种植业和养殖业,还涉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循环农业的重点应是加快农业生产经营及废弃物利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促进企业间循环和区域间循环。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步降低农业的各类污染。农业生产与加工中的废弃物是目前农业生产加工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废弃物利用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有很多废弃物未能利用或有效利用,远未达到循环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循环型工业发展战略
  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心,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和电子等行业的主导产品为重点,以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使用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大力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与研制开发,通过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突破绿色壁垒,提升江苏工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关联的生态化转向,培育构筑规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工业园区体系,推进具有循环型工业特点的零排放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冶金、建材、能源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废物吸纳作用的环境无害化、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扶持有益于社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非竞争性产业建设,改善提升工业系统的生态功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