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工作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对全市城镇、开发区、保税区和港口等建筑抗震性能的调查工作。对抗震设防措施不完备的重要建筑、生命线工程,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分期除险加固。
为保证2008年奥运会安全顺利举行,有关部门要对我市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进行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2.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地震、建设、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编制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计划,开发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抗震设防农居图集和施工技术,尽快改变农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各区县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普及。
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宣传、地震、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和城镇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进一步完善宣传网络,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并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在每个区县建成一个防震减灾宣传示范社区。开展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在每个区县建成一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一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4.加强基层宣传员培训,组织防震减灾讲演团,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讲活动。要利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宣传。
(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的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各项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民区(村)和各系统、部门、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强有感地震、有感地震的应急预案。本级地震应急预案须向上一级备案。要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对所辖单位、地区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统一调整完善,形成程序明确、层级管理职责清晰的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临震不乱、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民政、卫生、建设、商业、交通、电力、水利等部门,除做好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外,还要做好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时部署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指挥有力、信息畅通、有序高效、措施得当。做到迅速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组织、安置伤员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应急物资供给运送,及时抢险修复生命线设施,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红十字会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医疗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