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富民优先。把富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充分释放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致富能量,激发富民的原动力。毫不动摇地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富民的直接和有效途径,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成长的最佳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农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继续实施500万农民大转移工程。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坚持不懈地开展为农村办实事活动,切实改善苏北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3.坚持对外开放。加快对外开放是实现苏北振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全民开放,既重视向国际资本要生产力,也注重借助国内资本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总量,特别要加大对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力度。抓住南方资本梯度扩散的机遇,发挥苏北在用工、用地和能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吸纳上海、浙江、广东以及苏南等地资本、产业和人才向苏北转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靠资源招商、靠环境招商、靠产业招商、靠科技招商,着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地方支柱产业。切实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在专业化和规模化上下功夫,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区位条件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特色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份额,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挥苏北对外劳务输出优势,进一步扩大输出规模。
4.坚持深化改革。改革创新是加快苏北振兴的根本措施。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做法,选好配强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逐步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范围。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合理界定职能,严格核定乡镇机构和编制,切实做到减人减事减负。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优化配置社会事业资源,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切实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5.坚持提高干部素质。加快苏北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担当苏北振兴重任的领导骨干。大力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善待百姓,干实事、讲实话、求实效,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
6.坚持创造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振兴苏北的重要因素。着力创造奋发有为的发展环境,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苏北地区特别是宿迁市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更加灵活的管理制度,更加灵活的改革举措加快发展。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对符合发展方向的创造性实践,多加支持;对群众的大胆探索,多加鼓励;对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多加宽容。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投资环境,增强企业诚信和个人信用意识,积极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努力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着力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苏北振兴的机遇条件和成功典型,做苏北振兴的引导者、宣传者和推动者。着力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统筹兼顾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善于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和解决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