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江西省农村中小学卫星地面接收站”开展对农民和农村学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建立职业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信息网络,及时沟通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学校提供企业用工信息。
(十一)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学习进修,提高教师掌握使用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有计划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加强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到200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8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60%以上的实习指导教师具有技师职业资格。
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坚持按需设岗,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完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
(十二)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办学优势,继续办好中专教育,使高职和中职协调发展。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普通高中既担负着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的任务,也担负着帮助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的任务。要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教育课程,对未能升学的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也可以组织未能升学的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鼓励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干涉、阻止学生接受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全省普通中学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普通中学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避免重复学习,优化培养过程。
四、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