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一)2005年全省降水趋势预测
  据省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下半年我省降水趋势如下:
  6月:全省降水量30-75毫米不等,大同市、运城市略偏多,其余各市接近常年至偏少3成。
  7月:全省降水量90-170毫米,长治市、晋城市、太原市东部、晋中市东山南部略偏少,其余接近常年至偏多。
  8月:全省大部降水量70-160毫米,北中部大部接近常年至略偏多,南部接近常年至偏少。
  9月:全省降水量40-70毫米,晋城市略偏多,其余各市略偏少至偏少。
  10月:全省降水量15-40毫米,北部大部、晋城市接近常年,其余各市略偏少。
  从空间和时间上的降雨分布趋势看,我省多雨时段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数地区降雨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在一些重要交通干线、丘陵山区(特别是黄土丘陵山区)及矿区极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发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全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区域
  根据我省地质环境特点和所发生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为主。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黄土集中分布的吕梁山以西黄土高原区、偏关到乡宁、吉县一带;太行山、中条山区及周边黄土丘陵区;各大盆地与山间盆地的边缘;汾河、滹沱河、清漳河、浊漳河、偏关河等河流流经的狭谷段;铁路、公路穿过山区进行人工切坡的地段等。
  2、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往往也容易发生泥石流,各地应在上述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通过调查确定泥石流危险区。泥石流活动具有周期复活性的特点,当松散固体物补给快并且有充足的水源时,泥石流往往在同一地区反复发生,所以发生过泥石流的地区如:太原西山地区、中条山南麓、清漳河、浊漳河流域等地段要特别注意防止泥石流的再度发生。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地震有着密切的联系,岩土体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结构疏松,在降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S”形纵贯山西的汾渭裂谷系就是一个著名的地震带,据分析预测,晋冀蒙接壤地区的天镇、阳高为可能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区,临汾盆地为可能发生地震的注意区。因此上述地区的山区应特别注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与地震可能有关联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3、地裂缝分布区:地裂缝(采矿裂缝除外)主要分布于大同、晋中、晋南等地,构成著名的汾渭地裂缝系,地裂缝断续分布于从运城到大同的盆地中。地裂缝的成因除断裂活动外,还与开采地下水及黄土湿陷性有关。目前,全省有近40个县(市)发育有地裂缝,大同市的平原区、天镇、阳高等地,太原市清徐,晋中市的榆次王湖、祁县、太谷、平遥,临汾市的襄汾、洪洞、翼城、侯马、曲沃等地均有分布,运城市的多数县(市)分布有地裂缝,占全省地裂缝总数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峨嵋岭、栲栳塬黄土台地、黄河和汾河高阶地等处。危害较大的地裂缝有太原清徐地裂缝、榆次王湖地裂缝、大同平原区地裂缝、万荣薛店地裂缝、运城半坡地裂缝、绛县电厂地裂缝等。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