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力推进和谐安徽建设
25.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完善并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强化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组织起来就业,统一开展“就业帮扶百日攻坚”活动,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督促落实企业主辅分离政策,切实加强失业调控工作。全省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年内分别达到346万人、360万人、380万人和130万人。在4个市开展社会保险费“一票多费”征收试点。全年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0%以上。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5%以上。
27.加快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
在原有基础上再启动535个重点村,集中7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重点村,力争全年5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目标。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力争全年转移培训5万名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做到工作联系到村、帮扶措施到村、目标责任到村。
28.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工作,研究分类施保的政策措施,将低保标准提高到人均月补差60元以上。健全灾害应急体系,完善救灾预案。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争取由6.5%提高到7.5%,逐步将无土地五保户的生活补助标准由每年400元提高到绝对贫困线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保证农村特困对象得到生活救助年人均130元左右,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认真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探索制定城市特困家庭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将更多的弱势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29.开展“平安安徽”创建活动
加快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健全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抓好合肥等市的公安特警队建设,尽快在全省基本建成以公安机关为主力军,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覆盖城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提高罪犯和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积极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工作。认真贯彻
宗教事务条例,切实做好宗教和民族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群众信访行为,扭转上访无序状态,努力减少来省去京集体上访的总量。
八、大力推进行政能力建设
30.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研究制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政府决策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认真贯彻《
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行政许可项目、收费制度、许可公开制度等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推进相对集中处罚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规章、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31.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效能意识,实行绩效考核,完善奖惩机制,切实解决行政机关在工作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完善各级政务中心服务功能,建立集中统一的招投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