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力解决要素瓶颈制约,确保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4、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建立有序供地机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编制、完善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大项目布局和各类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建立用地预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有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依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等用地控制指标,审批投资项目和建设用地。引导企业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对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在有关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用好国家土地政策。加强对已批未供用地项目的逐项清理工作,加强对已供未用等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对涉及重点项目的拆复建项目、开发性安置项目以及拆迁安置房产项目用地,列入主体建设项目,实行土地打捆报批。加强用地管理,按照国家现行的审批程序及权限,规范重点项目及拆复建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鼓励区、县(市)通过土地整理等措施来保证重点项目所涉及的用地指标。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将城市各类存量土地包括划拨土地和闲置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做好存量土地盘活工作,充分利用、合理调配市区已批未供的存量土地,保证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以及住宅等项目的用地需求。
5、努力改善电力供应。加快电源电网建设。抓住杭州作为全国新一轮城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城市和省里“三个一千万”电源建设项目的机遇,全力以赴抓好省、市安排的电源建设项目,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加快半山、萧山天然气发电厂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步伐,重点抓好500KV、220KV主网架建设,使杭州电网“受得进、送得出”,保证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确保居民和重点单位用电。按照“有序用电、让电于民、停机不停线”的原则,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用电。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建立供用电危机预警机制,加强需求侧管理,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确保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重点企业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能用上电,确保学校、医院、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点骨干企业、利税大户的用电需求。
6、扩大资金供应规模。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与在杭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间良好、能动的协调配合机制,编制《杭州市年度主要建设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建议表》和《杭州市年度商请银行贷款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协调金融机构对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保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强政府资金调控能力。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制定《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杭州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发展目标,发挥民间资本力量,把杭州培育成浙江省资本市场核心城市。做大做强城建、交通、文化、广电等资产营运平台,加大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力度,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在投融资方面的作用。用好现有各类专项资金,继续争取国债及中央专项资金的补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债权、股权、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的拓展工作,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积极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BTO(建设—转让—运营)、TOT(转让—运营—移交)等融资新模式,已建成的政府投资公用设施,具备条件的可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加强对上市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的投资回报机制。放宽民资、外资投资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