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市容环卫数字化指挥系统。加快建设上海市容环卫数字化指挥系统,对市容环卫作业和管理实行在线监控,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实现市容环卫的各项活动和行为都能够在网络化的数字空间中合理有序地进行。
(五)加快队伍建设
1、建立市容环卫行业学科带头人队伍。逐步建设一支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在固废处置、环境工程、环卫信息等5个专业,建立15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同时,为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按照1:2的比例,建立30人的学术骨干队伍,重点安排35岁以下优秀年轻科技人员向学科带头人拜师学技,为青年优秀科技人才搭建发展平台,通过重点支持,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
2、评选市容环卫科技明星。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每2年在全行业组织评选一次“上海市市容环卫科技明星”,激发科技人才立足市容环卫主战场,围绕制约行业发展的难点,勇于探索、刻苦攻关的积极性。
3、以项目为依托培育人才。结合重大设施建设项目,结合市容环卫软、硬课题研究,通过安排实践锻炼、设置助理职位、组织境内外培训和考察等方法,培育出一批科技骨干。
五、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推进机制。
建立市区两级市容环卫科技行政管理框架,形成市区联动的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在科技兴业工作方面的积极性。
市局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兴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办公室,主要针对具有全市共性的攻关性项目,包括基础性、战略性、规范性、系统性技术开展工作,引领全市科技兴业战略实施。
区级市容环卫部门要落实科技管理职能,工作重点在具有区域特点的应用性科技项目研究,做好先进技术装备的接纳、应用和推广,引导基层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群策群力,小改小革。
企业是实施科技进步的主体。政府通过引导、推进和服务形成市场资源化配置的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尤其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力量作用,制定有利于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运行体制,形成公共参与机制。
2、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逐步形成科研项目由政府、行业、企业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政府重点在于战略导向与政策配套,在建设平台、打通瓶颈上给予资金支持,对市容环卫的基础研究、创新工艺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等项目原则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对能由市场需求平衡的新产品开发原则上以社会、企业投入为主。
对以企业为主的科研项目,政府实施间接投入,通过政策导向、经费资助等两种方法来实现。可规定在重大项目投资总额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科研资金”,实现工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对重视和开展工程项目科研活动的企业,在申报奖项、经费投入和提供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也可按一定比例,对那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企业科研项目予以经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