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万元
┌─────────┬──────────────┬───┬───┬────┐
│ 企业名称 │ 项目内容 │总投资│ 销售 │ 项目投 │
│ │ │ │ 收入 │ 产时间 │
├─────────┼──────────────┼───┼───┼────┤
│阳煤集团 │年产15万吨甲醇项目 │45000 │37500 │2006.12│
│ ├──────────────┼───┼───┼────┤
│ │年产2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工程 │36733 │74988 │2006.6 │
├─────────┼──────────────┼───┼───┼────┤
│榆社化工股份公司 │年产35万吨聚氯乙烯及35万吨烧│100000│350000│2006.12│
│ │碱改造项目 │ │ │ │
├─────────┼──────────────┼───┼───┼────┤
│安泰集团 │年产20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及│180000│110000│2007.10│
│ │10万吨二甲醚项目 │ │ │ │
├─────────┼──────────────┼───┼───┼────┤
│介休佳乾煤化工公司│年产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 │48000 │120000│2006.12│
├─────────┼──────────────┼───┼───┼────┤
│合 计 │ │409733│692488│ │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煤化工三年推进计划落到实处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要求,成立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领导组。靳善忠副省长任组长,段建国副秘书长协助,成员单位由省经委、省国资委、省煤炭局以及有关市人民政府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为确保煤化工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作为政绩考核依据,并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跟踪协调、监督服务。
(二)加强协调服务,创优环境,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营造有利于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综合经济环境,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对重点煤化工企业,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由省政府批准划拨专用煤田予以支持。政府工业调产资金要以贴息、入股等形式投入煤化工产业,积极鼓励外资、省外内资和有市场营销实力的企业集团投资我省煤化工产业,支持有竞争实力的重点煤化工企业上市融资。税收、海关、环保、土地、电力、水利等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鼓励和扶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环保、土地部门在我省环境资源容量较小和土地审批额度受限的情况下,要将煤化工做为优先扶持产业及时办理环境和土地手续。“六区一带”所在地政府及企业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关小上大,淘汰落后的工艺、装置及生产能力,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和资源空间。电力部门对于电耗较大的重点煤化工企业要允许其建设自备电厂,并优先为其办理并网手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煤化工发展重点区域内配套水、电等公用工程和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在“六区一带”煤化工产业经济区内部煤电化、煤化冶以及煤电化冶等不同产业的联产结合,做到区域经济内部原料产品互联、能量统筹利用、三废集中处理。同时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利用工业废热,实施城镇集中供热,优化区域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环境的有机结合。
(三)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我省煤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对煤化工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扶持力度,积极吸收先进技术优化改造我省煤化工产业,提升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煤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煤化工企业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和新建煤化工项目。相关科研院所和煤化工企业要加大对新型合成氨催化技术、碳一化学催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聚合物纳米材料改性技术,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煤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加快大型化MDEA(二甲基乙醇胺)、NHD(聚乙醇胺二甲醚)脱硫、脱碳技术,缓释尿素生产技术,大型化硝酸钾生产技术,新型碳一化学合成技术如羰基合成醋酸、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结合世界能源需求及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我省煤制合成油的发展方略,积极开拓我省煤层气化工利用的新途径。省化工行业办和各专业协会要经常性举行煤化工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我省煤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的提高。各煤化工专业院校要加快培养煤化工专业人才,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有利于煤化工人才有序流动和激励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我省煤化工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实施联合重组,加快核心龙头企业改组改制,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大型煤炭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煤化工行业,我省煤化工产业的企业组织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要进一步加快煤化工企业的改革步伐,创优发展机制,加大联合重组力度,引导、鼓励煤炭企业与煤化工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和位于产品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联合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原料优势和化工企业技术人才优势的结合、国有企业技术装备优势和民营企业机制优势的结合以及产品关联企业的优势互补,培育和壮大核心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今后三年,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总体实力将有较大的提高。化肥、甲醇、聚氯乙烯、1,4丁二醇、氯丁橡胶、苯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等煤化工产品都占到较大份额,我省煤化工企业在国内市场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引导核心煤化工企业牵头形成战略联盟,在联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通过联盟协调价格、一致对外,培育我省煤化工产业航母,形成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煤化工企业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省共有医药生产企业135户,医药流通企业6400余户,其中批发企业401户,零售企业6000户,已形成化学药品、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卫生材料、药品包装材料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医药生产体系和流通体系。2003年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和36.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