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52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0万吨左右。重点扶持优质小麦、特种玉米等农产品优质化生产。二是加快基地建设。按照都市型、近郊型和远郊型三个圈层布局,重点抓好60万亩鲜细嫩优质无公害蔬菜、10万亩花卉苗木、35万亩优质特色果、170万头安全猪、5万头奶牛、2700万只家禽等生产基地和43个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把扶持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奥星、绿色中原等一批农字号重点企业(集团),争取更多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重点。四是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确保完成北部防护屏障、贾鲁河林带、西南核心片林、嵩山山脉涵养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全年造林达到22.7万亩,育苗7万亩。五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设施投入,配合国家、省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贾鲁河综合治理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项目建设。全市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旱涝保收田5.5万亩、沼气池1万个、西部山区积雨节灌水窖1万个,解决农民安全用水5万人。六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全年培训农民24万人次,转移劳动力12万人。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全市巩固和解决温饱贫困人口1万人。
(三)充分发挥商贸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围绕建成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香江现代物流商贸园区、郑州澳柯玛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做好河南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等物流结点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现代物流集团,促进我市物流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步伐,确保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大力开展会源建设,培育会展品牌。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办会水平。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继续支持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国内客源市场,积极开辟国际航线,加快发展入境游。逐步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推进旅游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吸引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支持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四是积极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编制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推进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多元化,尽快增加白糖、油菜籽期货和小麦期权交易品种,积极争取金融衍生品交易试点。推动证券市场发展,做优做强证券公司,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券商。五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抓好国债资金安排的市场和流通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再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房地产、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专业性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天津家世界经三路店、法国家乐福超市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技术、土地、劳动力和产权交易市场。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