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优化全方位的服务环境。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建立完善各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公开审批事项、办事程序和工作时限,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力推进“大通关”,海关、检验检疫、机场、港务、运输、银行、外汇管理、税务、外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口岸作业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实现联动互动。探索建立跨关区的国际通道,延伸口岸服务辐射范围。不断完善关贸、税贸、银贸、财贸等协作机制,丰富协作内容,拓宽协作领域。公安部门要在国外投资者出入境、国内投资者户籍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
37.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多语种的翻译人才队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招商人才队伍,一支高层次的金融、法律、国际经贸人才队伍和一支高技能的技工人才队伍。改进出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严格选拔培训对象,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营造各类人才“出得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环境和氛围。推广胶东半岛人才零障碍流动的经验做法。加快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来山东创业。
38.创建高品位的人居环境。加快生态省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建造更多舒适优美的涉外居住小区。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加强涉外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涉外文化娱乐设施的档次和水平,完善涉外医疗设施和服务功能,解决外籍人员就学、医疗、休闲、娱乐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加快“平安山东”建设,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
十二、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
39.努力形成扩大对外开放的整体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突出重点、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摆到重要位置,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各级都要建立对外开放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就对外开放的工作规划、重大政策、大项目推动及外商投诉等问题,加强协调、指导和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协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简化层次,提高效率。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协作,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努力寻求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驻外使领馆和友好省城的支持,共同形成扩大开放的强大合力。
40.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统一制定对外宣传规划,利用各种传媒塑造山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增强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高水平制作外宣精品,突出抓好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群建设的整体宣传推介,努力在国内外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充分发挥网络在对外宣传上的重要作用,继续组织境外记者对山东进行专题采访,提高山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