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我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坚持合作制为主,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为此,我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采取组建农合行和县级统一法人社的组织形式。
1.根据我省实际,目前暂不考虑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2.按照“从严控制、先搞试点、逐步发展”的原则,组建股份合作制的农合行。在官渡区、西山区、昭阳区、膜麟区、红塔区、蒙自县、文山县、大理市、隆阳区、古城区等10个县(市、区)农村信用社县联社的基础上组建农合行。农合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3.分三年对呈贡县等89个县级联社及所属农村信用社和昆明市联社营业部及所属2个城区农村信用社,进行以县级统一法人的体制改革。根据支农业务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调整分支机构的设置,推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4.对2003年农村信用社帐面资不抵债的兰坪县等25个县级联社及所属农村信用社和西盟、贡山县农村信用社,继续实行乡(镇)农村信用社和县(市)联社两级法人的体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降格、撤并等手段,加快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重组和风险化解的步伐。
(三)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
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和农合行的服务功能。
1.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责、权、利,合理设定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权责及操作程序。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授权授信及财务核算等制度,逐步推行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加大监督和制约的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五年内全省农村信用社减少法人机构1000个,逐年减员增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按金融企业的属性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薪酬制度。通过努力,到2006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亏损面控制在10%以内,到2008年盈亏相抵盈利3亿元以上。
2.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农村信用社和农合行的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资金需求,支农贷款每年递增15%,农户贷款面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08年达到70%。要面向“三农”,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面,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每年增加1096-15%。要创新各种代理业务和中间业务,加快全省农村信用社和农合行电子化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全省储蓄业务的通存通兑和省辖资金的汇兑清算。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