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分结合,创新模式。为处理好工学矛盾,教师培训实行统分结合的模式。集中培训由教师培训机构统一组织,校本培训由教研部门指导、学校组织,以个人业余学习为主。教师培训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认真做好“名师风采”、“我们一起学”等四大板块的软件建设,为农村教师提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五)勤俭办学,注重效益。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培训计划和任务,按业务费、公务费、资料费、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支出内容,本着勤俭办事的方针,合理制订人员培训费用标准,报同级物价、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资金筹措和管理
(一)多渠道筹措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经费。各地财政要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精神,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师资的培训。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一类、二类地区,分别按50%、30%的比例给予补助,三类地区由各市、县(市、区)自行安排。
(二)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县级教育、财政部门为经费申请单位,要根据本区域农村教师数量、学科结构等实际,制定3年培训规划和分年度培训计划,于2005年5月底前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对教师人员增减变动较大、培训计划确需调整的县(市、区),应于每年12月底前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三)省级专项资金实行先培训后结算的办法。每年年初,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年度教师培训计划下达省级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控制数,并于6月底前先按预算控制数下达50%的补助资金。每年10月底前,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报告培训培养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并提出省补资金结算申请,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核实后,按省专项资金补助比例计算、下达年度补助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按《
浙江省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浙财教字〔2004〕126号)执行。
(四)教师培养培训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挪作它用。要建立专项资金财务公开制度,资金的收支情况应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
四、保证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