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海洋资源分布和沿海区域经济特点,将全省划为宁波舟山、温台沿海和杭州湾两岸三个海洋经济区域,逐步形成以宁波和舟山为主体、温台沿海和杭州湾为两翼,以港口城市和主要大岛为依托,以“三大对接工程”为纽带,海洋资源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相互联动的布局体系。
(一)宁波、舟山海洋经济区。
本区包括宁波市的滨海地区和舟山市的海岛及邻近海域,拥有港、渔、景、涂等优势资源。宁波港和舟山港分别为全国第二、第九大港,海洋开发基础较好,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海洋经济比较发达。
主要发展方向为:加快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全面推动陆海经济联动和宁波都市圈建设;开发海洋优势资源,形成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综合发展的优势;加强宁波、舟山两港整合,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国际远洋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中转基地,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船舶工业基地;建设沿海水产品养殖、加工基地,发展海洋药物、海洋食品、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能开发等新兴产业;构建舟山海洋旅游基地和浙东滨海旅游板块。
(二)温台沿海海洋经济区。
本区包括温州市、台州市的滨海地区和海岛及邻近海域,深水岸线、风景旅游和滩涂资源丰富。温州港是我国沿海枢纽港之一,台州港是浙东沿海的重要港口。本区体制、机制活力强,民营经济发达,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主要发展方向为:加快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油气开发业,抓好沿海水产、养殖加工基地建设;温州港要建设成为浙东南和闽东北、金温和浙赣铁路沿线内陆地区的重要口岸、货物中转基地,以及东海油气田勘探开发后方基地;台州港要发展成为浙中沿海以能源、化工为主,内外贸兼顾的综合性港口;加快建设三门核电站和一批港口电厂;积极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和海洋能开发等新兴产业;构建温台沿海滨海旅游带和海上特色旅游板块。
(三)杭州湾两岸海洋经济区。
本区包括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市部分地区、南岸的绍兴市部分地区以及杭州市的临杭州湾区域。本区滩涂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海洋开发程度较高。
主要发展方向为:充分发挥杭州作为全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的作用,加大对全省海洋开发的参与和科技、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建设杭州湾大通道,实现萧绍平原和浙北平原的对接;重点建设能源、石化、机械、木材加工等临港工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化工、电子、工程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传统轻工制造业;继续建设秦山核电基地和嘉兴电厂;嘉兴港要服务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和苏南、皖南地区出口需要,同时积极配合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浙北旅游带;依托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五、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营造蓝色洁净的海洋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合理开发“蓝色国土”,是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任务。认真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严格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保护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