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价要点的通知

  (二)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全员育人,积极开展学科教学德育研究,强化全员德育意识。
  (三)有对专职德育队伍的培养、培训、激励机制。
  (四)把教师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对教师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三、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过程育人。
  (二)依据德育课程标准,开足德育课程,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德育课程受学生欢迎。
  (三)贯彻新课程标准,以课程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引导学科教师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教育实效。
  四、德育实践活动
  (一)学校将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保障实施,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二)落实德育活动“四个一”要求,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组织一次社会公益劳动。
  (三)落实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完成累计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
  五、学校文化建设
  (一)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创造学校文化。
  (二)加强校风建设和班级集体建设。
  (三)通过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举办感染力强、形式多样的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设学校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
  六、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
  (二)主动担当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的开放式德育协作机制。
  (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
  (四)重视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七、学校德育资源建设
  (一)开展德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环境建设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
  (二)发挥校园网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造力的工具,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在改善办学条件中要配备适合学生阅读的德育图书及音像资料,配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设备、设施。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