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功能评价
水源涵养能力由地表覆盖层涵水能力和土壤涵水能力构成,二者分别取决于植被结构,地表层覆盖状况,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其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
陕西主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次生林、温性针叶林、人工林和灌丛、草甸的水源涵养功能中等重要;草地、灌草丛等为较重要;而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不重要。在空间分布上,极重要区域分布在窟野河、无定河、延河上游,千河流域,石川河、清水河流域,黑河、石头河、涝峪河、丰峪上中游,褒河流域、牧马河、子午河流域,任河流域、丹江流域等。中等重要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水源区和农业灌溉区,如陕北的清涧河,洛河支流的仙姑河,葫芦河,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宝鸡峡水库,渭南的沋河,陕南的毛坝河,玉带河,月河等流域。其他区域属一般重要区。
3.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土壤侵蚀的生态后果有减少土地生产力、造成水质量下降和下游河床的淤积。因此,土壤保持的重要性评价要在考虑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对下游河床和水资源的危害程度与范围。
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性空间分布规律为,黄河沿岸及其一级支流延河,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等流域对黄河下游的泥沙含量具有极大的影响,土壤保持重要性为极重要。大城市的主要水源区如黑河流域,石头河流域,冯家山水库汇流区,宝鸡峡汇流区,褒河流域,石泉水库及其汇流区,丹江及其主要支流等也因具有重要土壤保持作用而属极重要等级。中等重要等级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洛河,泾河流域,巴山北坡一些河流等地。较重要地区分布广,秦巴山地除前述地区以外的全部,关中地区及定边的西北部均为该等级。不重要地区极少,见于靖边局部无流区。
4.沙漠化控制功能评价
陕西省的土地沙漠化虽然多发生在陕北北部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地带,但因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又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生产地,同时,这些地区的沙尘可随大风被吹到陕西中部,山西及河南等地。因此,这些地区的沙漠化控制作用极为重要,大部分为极重要,仅定边北部局部为比较重要。
5.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从面源污染与湖泊湿地的富营养化问题的角度考虑,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根据评价地区氮、磷流失可能造成的富营养化后果与严重程度。如评价地区直接影响的区域有重要的湖泊与水源地,该地区域的营养物质保持的重要性大。否则,重要性不大。由于营养物质流失与土壤侵蚀直接相关,其评价结果与土壤保持重要性相似。汉江、丹江流域,黑河汇流区,黄河湿地等为极重要地区,其他水库汇流区为营养物质保持中等重要区。
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极重要等级分布在陕北黄河沿岸及其一级支流地区,以土壤保持功能最为重要,靖边的红柳河上游,子午岭和黄龙山的林区,千河流域,洛河支流铜川的水源区,为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并重极重要区,秦岭的大部分,巴山的中高山区则为水源涵养与生物维持极重要区;中等重要等级分布于洛河流域,泾河流域,秦岭南坡中部的低山丘陵,巴山北坡的低山丘陵等地。比较重要等级见于关中平原,汉江谷地,巴山的喀斯特山地等。不重要的地区几乎没有。
第五章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等级及区划依据
1.1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是从宏观上进行的生态区划,即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与生态系统特征划分自然生态区;其次是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划分生态功能区;再在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明确关键及重要生态功能区。
1.2 区划依据
区划单位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特点和区划对象的范围,为能反映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其区域分异规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以主导因素为区划的主要指标。
一级区为生态地域划分,以同源地貌类型及其所对应的温湿状况、优势生态系统确定,反映宏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异特征,用生态区表示,指标主要有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降水量,地貌类型及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同一生态区具有同源的地貌类型,优势的宏观生态系统类型及相似的人类活动方式和影响强度。水分状况指标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表示;热量指标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地貌类型有盆地、山地、平原、河谷、丘陵、高原等;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草原、荒漠、农田等;人类活动指标有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状况、沙漠化状况等。
二级区反映更低一级地貌分异特征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差异和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异,用生态功能区表示。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有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侵蚀控制、沙漠化控制、物质生产等。
三级区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为依据划分,用区表示。选用重要性、敏感性等级或特殊功能为标准。
2.生态功能区划等级单位的命名
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命名是生态功能区划结果的具体体现和标识,是区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命名时考虑以下原则:①体现各区划单元的主要生态功能特点②反映单元所处的空间位置③准确体现单元的生态功能的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人类活动强度等特征④命名简单扼要,易于接受一级区的命名采用大地貌类型+温湿状况+生态系统类型(或人类活动影响)+生态区。
二级区命名采用地区名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过程)+生态功能区。
三级区命名采用地名+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特殊性+区。
3.分区方法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中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进行不同等级的分区划界。即在GIS应用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各种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重要性分区图件空间叠加,再以各区划等级的主要指标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分区边界。为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便于进行环境管理,边界确定时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进行适当的调整。
(1)一级区划界时,保证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相对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4.区划方案
按照暂行规程的要求和陕西省的实际情况,生态功能区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为生态区,第二级为生态功能区,第三级为生态功能小区。
根据前面各章节的分析与评价结果,经对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叠加,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陕西省共划分为4个生态区(一级区),10个生态功能区(二级区),35个小区(三级区),详见表5—1。
表5—1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分区方案
┌────┬────────────┬────────────┬──────────────┬───────────────┐
│ 一级区 │ 二级区 │ 三级区 │ 范围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或生态敏感性│
│ │ │ │ │特征及生态保护对策 │
├────┼────────────┼────────────┼──────────────┼───────────────┤
│长城沿线│神榆横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榆神北部沙化控制区 │榆阳区北部和神木县西北部 │土地沙漠化敏感,控制土地开垦,│
│风沙草原│区 │ │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湿地和植被│
│生态区 │ ├────────────┼──────────────┼───────────────┤
│ │ │横榆沙地防风固沙区 │横山县北部,榆阳区西南部,靖│沙漠化控制功能极重要,保护沙生│
│ │ │ │边县东部 │植被,控制放牧与樵采,营造防风│
│ │ │ │ │固沙林 │
│ ├────────────┼────────────┼──────────────┼───────────────┤
│ │定靖北部沙化、盐渍化控制│定靖东北部防风固沙区 │靖边县西北部及定边县东北部 │土地沙漠化控制功能。保护和恢复│
│ │生态功能区 │ │ │现有植被,营造防风固沙植被。 │
│ │ ├────────────┼──────────────┼───────────────┤
│ │ │定靖西南风蚀、盐渍化控制│定边县西北部和靖边县中部 │盐渍化中度和轻度敏感。退耕还草│
│ │ │区 │ │,发展人工草地,恢复天然草原植│
│ │ │ │ │被 │
│ ├────────────┼────────────┼──────────────┼───────────────┤
│ │白于山河源水土保持生态功│白于山河源水土保持区 │定边县和靖边县南部 │靖边、定边重要的水源地,无定河│
│ │能区 │ │ │等河流的源头,水源涵养功能重要│
│ │ │ │ │,水土流失极敏感。开展流域综合│
│ │ │ │ │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水土流│
│ │ │ │ │失 │
├────┼────────────┼────────────┼──────────────┼───────────────┤
│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榆神府黄土粱水蚀风蚀控制│神木县东部、府谷县、榆阳区和│土壤侵蚀极敏感,水蚀风蚀交错,│
│农牧生态│生态功能区 │区 │横山县南部 │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合理放牧,│
│区 │ │ │ │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搞好工矿区│
│ │ │ │ │生态恢复与重建 │
│ │ ├────────────┼──────────────┼───────────────┤
│ │ │黄土峁状丘陵沟壑水土流失│佳县大部、米脂县、子洲县、绥│沟壑纵横,土壤侵蚀极敏感—高度│
│ │ │敏感区 │德县全部,清涧县中西部、子长│敏感,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建立│
│ │ │ │县东部、延川县的西部 │基本农田,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开│
│ │ │ │ │展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 │
│ │ ├────────────┼──────────────┼───────────────┤
│ │ │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志丹县东部、安塞县全部、子长│土壤侵蚀极敏感—高度敏感,土壤│
│ │ │区 │县中西部、宝塔区大部、延长县│保持功能极重要。实施不同尺度流│
│ │ │ │西部、甘泉县东北部 │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发展│
│ │ │ │ │以旱作农业和林果为主的特色经济│
│ │ ├────────────┼──────────────┼───────────────┤
│ │ │白于山南侧水土保持控制区│吴旗县全部、志丹县大部、甘泉│延河、洛河的上游,水源涵养功能│
│ │ │ │县大部分地区 │重要,土壤侵蚀极敏感—高度敏感│
│ │ │ │ │。沟谷墹地建设基本农田,坡地退│
│ │ │ │ │耕还林还草,发展人工草地和特色│
│ │ │ │ │经济林木 │
│ │ ├────────────┼──────────────┼───────────────┤
│ │ │宜延黄土梁土壤侵蚀敏感区│延长县中部、延川县中部、宜川│河流切割汇入黄河,土壤侵蚀高度│
│ │ │ │县东北部及宝塔区东南部 │敏感,保持功能极重要。梁顶建设│
│ │ │ │ │基本农田,梁坡退耕还林还草,沟│
│ │ │ │ │坡种草种树恢复植被,控制土壤侵│
│ │ │ │ │蚀 │
│ │ ├────────────┼──────────────┼───────────────┤
│ │ │黄河沿岸土壤侵蚀敏感区 │佳县东部、吴堡县全部、清涧县│土壤侵蚀极敏感,保持功能极重要│
│ │ │ │东部,延长县、延川县、宜川县│。封山封沟,恢复植被,营造护岸│
│ │ │ │的东部 │林带 │
│ ├────────────┼────────────┼──────────────┼───────────────┤
│ │黄土塬梁沟壑旱作农业生态│子午岭水源涵养区 │富县和黄陵县中西部、宜君县的│山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
│ │功能区 │ │西部,旬邑县东部 │能重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
│ │ │ │ │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自│
│ │ │ │ │然保护区 │
│ │ ├────────────┼──────────────┼───────────────┤
│ │ │洛川黄土塬农业区 │富县和黄陵县东部、洛川县大部│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是重要的农业│
│ │ │ │、宜君县东部 │区。塬面发展旱作农业,塬坡和沟│
│ │ │ │ │谷营造人工林和经济林,固坡保塬│
│ │ │ │ │,防止溯源侵蚀 │
│ │ ├────────────┼──────────────┼───────────────┤
│ │ │黄龙山、崂山水源涵养区 │富县和洛川县东部山区,黄龙县│水源涵养功能中等,分布有珍稀濒│
│ │ │ │和宜川县大部 │危动物。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
│ │ │ │ │林,扩大森林面积,建立自然保护│
│ │ │ │ │区 │
│ │ ├────────────┼──────────────┼───────────────┤
│ │ │铜川塬粱土壤侵蚀控制区 │铜川市,耀州大部分地区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塬梁发展旱作│
│ │ │ │ │农业和果业,沟坡综合治理,控制│
│ │ │ │ │重力侵蚀 │
│ │ ├────────────┼──────────────┼───────────────┤
│ │ │彬长黄土残塬农业区 │长武县、淳化县全部,旬邑县中│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农业区。塬面│
│ │ │ │西部、彬县、永寿县大部分地区│农田种养结合,保护基本农田,开│
│ │ │ │ │展沟坡综合治理,发展经济林和人│
│ │ │ │ │工草地。 │
├────┼────────────┼────────────┼──────────────┼───────────────┤
│渭河谷地│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农业生态│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农业区 │韩城市大部、黄龙县南部、澄城│农业区,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发展│
│农业生态│功能区 │ │县、白水县全部,合阳县中西部│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业和果业,│
│区 │ │ │、蒲城县北部、富平县、三原县│建设绿色粮油和果品生产基地。加│
│ │ │ │、礼泉县、乾县、永寿县、扶风│强绿化和塬边沟谷的治理,保水固│
│ │ │ │县、岐山县、凤翔县、宝鸡金台│土,控制以重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
│ │ │ │区东南部、宝鸡县、眉县、周至│蚀 │
│ │ │ │、户县、长安区、蓝田、临潼等│ │
│ │ ├────────────┼──────────────┼───────────────┤
│ │ │麟陇北山水源涵养与土壤 │陇县东部、宝鸡金台区西部、千│农业灌溉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侵蚀│
│ │ │保持区 │阳县、凤翔县北部、麟游县南部│中度敏感。保护天然林,发展经济│
│ │ │ │、永寿县的局部 │林,提高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能力│
│ │ ├────────────┼──────────────┼───────────────┤
│ │ │ │陇县西部、宝鸡市西部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保护天然次生│
│ │ │关山水源涵养区 │ │林,发展特色林牧业 │
│ ├────────────┼────────────┼──────────────┼───────────────┤
│ │关中平原城乡一体化生态功│关中平原城镇及农业区 │渭南市中南部、西安市、咸阳市│人工生态系统,对周边依赖强烈,│
│ │能区 │ │,宝鸡市中部各县 │水环境敏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
│ │ │ │ │证生态用水,城市加强污水处理和│
│ │ │ │ │回用,实施大地园林化工程,提高│
│ │ │ │ │绿色覆盖率。保护耕地,发展现代│
│ │ │ │ │农业和城郊型农业。加强河道整治│
│ │ │ │ │,提高防洪标准 │
│ │ ├────────────┼──────────────┼───────────────┤
│ │ │大荔沙苑风沙控制区 │大荔县南部 │特殊的风沙化景观,风沙控制功能│
│ │ │ │ │较重要 │
├────┼────────────┼────────────┼──────────────┼───────────────┤
│秦巴山地│关中平原城乡一体化生态功│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的东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文调节功能极│
│落叶阔叶│能区 │水文调控区 │,潼关县局部 │重要。合理规划,处理好湿地保护│
│、常绿阔│ │ │ │与开发的关系 │
│叶混交林├────────────┼────────────┼──────────────┼───────────────┤
│生态区 │秦岭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秦岭北坡东段土壤侵蚀控 │潼关县、华县和华阴市南部、蓝│土壤侵蚀较敏感。保护植被,矿区│
│ │样性保育生态功能区 │制区 │田县南部 │实施生态恢复和重建 │
│ │ ├────────────┼──────────────┼───────────────┤
│ │ │秦岭北坡中西段水源涵养区│宝鸡、眉县、周至、户县、长安│关中地区主要的水源区,水源涵养│
│ │ │ │区、蓝田等山区 │功能极重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封│
│ │ │ │ │山育林,植树造林,提高水源涵养│
│ │ │ │ │功能 │
│ │ ├────────────┼──────────────┼───────────────┤
│ │ │凤县宽谷盆地土壤侵蚀控制│凤县全部、留坝县西部、略阳县│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滑坡、泥石│
│ │ │区 │北部 │流灾害频繁,保护植被,减少人为│
│ │ │ │ │影响 │
│ │ ├────────────┼──────────────┼───────────────┤
│ │ │秦岭中高山生物多样性保 │太白县、周至、眉县、留坝县北│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维持功能│
│ │ │护区 │部,城固县、洋县、佛坪县的北│极重要,也是众多河流源头。完善│
│ │ │ │部,宁陕县大部、柞水县西部 │自然保护区网建设,保护天然植被│
│ │ ├────────────┼──────────────┼───────────────┤
│ │ │秦岭南坡东段水源涵养区 │柞水县大部、镇安县北部、山阳│河流源头,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实│
│ │ │ │县北部、商州市西部、华县局部│施天然林保护 │
│ │ │ │、洛南县北部 │ │
│ │ ├────────────┼──────────────┼───────────────┤
│ │ │商洛中低山水源涵养与土壤│商洛市大部分地区 │丹江上游、南洛河上中游水源涵养│
│ │ │保持区 │ │功能极重要,土壤侵蚀敏感。坡地│
│ │ │ │ │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木,提高植│
│ │ │ │ │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
│ │ │ │ │失 │
│ │ ├────────────┼──────────────┼───────────────┤
│ │ │镇柞灰岩中山水土流失敏感│宁陕县南部、镇安县大部、柞水│石灰岩山地土壤侵蚀敏感。退耕还│
│ │ │区 │县西南角、山阳县南部、商南县│林还草,营造水土保持林 │
│ │ │ │西南角 │ │
│ │ ├────────────┼──────────────┼───────────────┤
│ │ │秦岭南坡中西段中低山水源│宁强县西部和北部,略阳县大部│汉江北岸众多河流的上中游,水源│
│ │ │涵养与土壤保持区 │、勉县中部和西南部、留坝县大│涵养功能极重要,水土流失较严重│
│ │ │ │部、汉中市北部,城固县和洋县│。保护天然次生林,退耕还林,控│
│ │ │ │的北部、佛坪县中部、宁陕县西│制水土流失 │
│ │ │ │南部 │ │
│ ├────────────┼────────────┼──────────────┼───────────────┤
│ │汉江两岸丘陵盆地农业生态│汉江两岸低山丘陵土壤侵蚀│勉县东部、汉中市中部、城固县│农业区,土壤侵蚀敏感。合理规划│
│ │功能区 │控制区 │、洋县的中部、佛坪县南部、石│利用土地,加强坡地水土保持措施│
│ │ │ │泉县,汉阴县、安康市、旬阳县│,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和水土保持│
│ │ │ │的北部和南部,南郑县中部、城│林,提高林木覆盖率,控制水土流│
│ │ │ │固县南部、西乡县东北部、紫阳│失 │
│ │ │ │县北部、平利县东北部、白河县│ │
│ │ │ │大部地区 │ │
│ │ ├────────────┼──────────────┼───────────────┤
│ │ │汉中盆地城镇及农业区 │汉中市南部、勉县东南部、南郑│城镇密集,农业发达,水环境敏感│
│ │ │ │县北部,城固县中部,洋县南部│。合理布局城镇和企业,控制污染│
│ │ │ │ │,搞好周边绿化和水土保持。农业│
│ │ │ │ │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控制面源污染│
│ │ ├────────────┼──────────────┼───────────────┤
│ │ │月河盆地城镇及农业区 │汉阴县、安康市、旬阳县的中部│城镇密集,农业发达,水环境敏感│
│ │ │ │,白河县北部 │。合理布局城镇和企业,控制污染│
│ │ │ │ │,搞好凤凰山等周边山地丘陵的绿│
│ │ │ │ │化和水土保持。农业以种植和养殖│
│ │ │ │ │为主,控制面源污染 │
│ ├────────────┼────────────┼──────────────┼───────────────┤
│ │米仓山、大巴山水源涵养生│大巴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紫阳县中南部,平利县大部,岚│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极│
│ │态功能区 │性保护区 │皋县、镇坪县全部 │重要。保护天然林,建设化龙山为│
│ │ │ │ │核心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
│ │ │ │ │性 │
│ │ ├────────────┼──────────────┼───────────────┤
│ │ │米仓山水源涵养区 │宁强县南部、南郑县南部、西乡│水源涵养功能重要。保护天然次生│
│ │ │ │县南部、镇巴县全部、紫阳县西│林和竹林,营造茶、桑、漆等经济│
│ │ │ │部 │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