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条件的全面恶化,是陕北多年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的致命因素。由于大量泥沙下泄,库渠淤积严重,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陕西省1970年前兴修库容百万立米以上水库,泥沙淤积已占总库容一半以上,全省平均每年淤积库容约1亿立方米,相当于失去1.6万公顷水地全年灌溉所需毛水量。水土流失加剧洪水灾害,延河流域1977年7月6日洪水淹没延安城,冲毁水库、淤地坝326座,抽水站237处,冲毁水地1973.3公顷,损失惨重。
  (2)秦巴山地土壤侵蚀秦巴山区主要属于长江流域,总面积8.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1.82%。秦巴山区虽然天然植被较好,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给这里带来的灾难,在一些方面已大大超过黄土高原。
  秦巴山区是全省最大的林区,一向被人们誉为山青水秀的地方,因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水土流失面积的增加,使侵蚀不断加剧,商州市侵蚀模数由过去的2650吨/平方公里·年,增加到现在的4869吨/平方公里·年。嘉陵江流域侵蚀更为严重,根据略阳水文站资料,该站以上侵蚀模数高达7740吨/平方公里·年,已超过渭北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县和陕北部分县。占长江流域4.1%土地面积的秦巴山区,年均向长江输送泥沙0.58亿吨(不包括推移质),占长江流域输沙量的12%。
  由于人口增多,山区、丘陵区农业单产低,不少地方毁林毁草开荒,又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进入80年代,各地开矿、修路等开发项目,破坏地貌、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现象也日益增多。公路、铁路建设大多分布在丘陵和山区,且依山傍水,所弃土石大部就地倾入沟道、河流,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年均也在5000万吨左右,为全省流失总量的6%。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大大抵消了治理成果。
  现状评价结论:
  陕西省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是黄河中游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中低山地区大部分属中—强度水土流失区,其中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极强度—剧烈水土流失区。尽管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局部治理与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改变,水土保持任务还相当艰巨,治理的质量和整体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2 土地沙漠化现状评价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活动,破坏脆弱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地表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陕西省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陕北长城沿线,在关中渭河与北洛河交汇处亦有小片风沙化沙地分布。据《陕西省沙化土地宏观监测报告》,从1994年到1999年,沙漠化区域面积为145.5万公顷,范围由原来的7县扩展到13县(区),流动沙地(丘)面积增加13.6%,反映出总体仍在蔓延的趋势。特别是黄土丘陵地区沙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速度较快,已越过长城10—30公里不等。从风蚀沙漠化强度分析,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潜在沙漠化带、轻度沙漠化带、中度和强度沙漠化带。
  随着土地沙漠化的扩大,该区域已成为沙尘暴的一个源地,近几年来沙尘暴和浮沙、扬沙天气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影响范围涉及到延安、铜川、西安、渭南、太原、临汾、郑州及洛阳等地。
  评价结论:
  陕西省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长城沿线风沙区,总体呈扩张趋势。特别是在神府榆横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土地沙漠化强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强。
  2.3 土壤盐渍化现状评价
  土壤盐渍化是由于表土或心土层积累的盐分达到一定临界值形成盐渍土时,对作物造成危害,产量下降甚至无法耕作,土地退化。
  陕西省土壤盐渍化的形成主要有4个类型,一是高含盐地层形成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渭北的大荔县和蒲城县;二是现代盐湖区土壤盐渍化过程,见于长城沿线内流区定靖高原;三是强烈蒸发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见于长城沿线东段风沙草滩区;四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多发生在三门峡库区和关中、陕北的引水灌溉地区。根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999年全省土地盐渍化面积为49.09万公顷,比1994年增加1.54万公顷。盐渍化土地以榆林市分布最多,为47.65万公顷。从盐渍化强度看,关中和陕北灌区盐渍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局部属强度。长城沿线无定河流域土地盐渍化以中—强度为主。定靖高原以片状盐土为主。
  评价结论:
  陕西省土地盐渍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主要与榆林市近年来滩地开垦有关。其它地区土地盐渍化面积虽未增加,但潜在盐渍化问题不容忽视,尤以关中灌区较为突出。
  2.4 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评价
  陕西省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25.7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1.11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444.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588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陕西黄河流域占全省面积65%,耕地的80.5%,人口的72.5%,水资源总量只有130.42亿立方米,人均占用497立方米,亩均214立方米,尤以关中地区最为明显,属资源型缺水。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占全省总量的75%,亩均2810立方米,人均4044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分析,关中地区近年来用水总量增加不多,但用水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城市用水迅速增长。陕北地区用水增长较快,以工业用水增长最快。二个地区都存在较严重的缺水问题。
  2002年,全省6大水系中,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总体良好,渭河水质污染严重,无定河、延河水质明显好转。10条城市附近河流,(氵+皂)河、涝河、金陵河水质有所下降,其他河流水质有所好转。
  根据对陕西省渭河、无定河、延河、丹江、汉江、嘉陵江等6条河流40个断面的监测,符合相应功能水质要求的有10个断面。河流的主要污染物质是石油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污染分担率分别为49.8%、11.2%、11.0%、7.3%和7.1%。
  渭河
  河流水质污染严重,13个监测断面中,1个为Ⅳ类水质,12个属劣Ⅴ类水质。100%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
  延河
  河流水质已遭污染,5个监测断面中,2个为Ⅳ类水质,1个为Ⅴ类水质,2个为劣Ⅴ类水质。80%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和氨氮。
  无定河
  河水水质明显好转,2个监测断面中均为Ⅳ类水质,未超过水域功能标准。
  汉江
  河流水质良好,9个监测断面中,2个为Ⅰ类水质,3个为Ⅱ类水质,1个为Ⅲ类水质,3个为Ⅳ类水质。44%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
  丹江
  河流水质已遭污染,5个监测断面中,1个为Ⅳ类水质,1个为Ⅴ类水质,3个为劣Ⅴ类水质。100%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嘉陵江
  河流水质较好,6个监测断面中,2个为Ⅰ类水质,4个为Ⅳ类水质。66.6%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
  评价结论:
  陕西省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关中、陕北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主要河流泥沙含量高,污染较为严重,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2.5 植被与森林资源现状评价
  1999年森林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林业用地1066.0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636.8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9.8%,森林覆盖率30.9%。疏林地27.83万公顷,占2.6%;灌木林地146.1万公顷,占13.7%;未成林造林地10.55万公顷,占0.7%;苗圃地0.32万公顷;无林地244.36万公顷,占30%。全省活立木总蓄积33422.5万立方米。这次调查与1994年相比,林业用地减少131.46万公顷,有林地增加44.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2.1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增加14.5万立方米。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比例增加,特别是经济林发展迅速,林相整齐的林分比例减少,残败林分增多,因而森林总体生态效益并未明显提高。
  2.6 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陕西省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等。
  表2—1

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



┌────────┬────┬───────┬───────┐
│ 生态系统类型 │积格(㎡)│  分布范围  │典型性与代表性│
├─┬──────┼────┼───────┼───────┤
│ │落叶阔叶—常│606   │秦巴山地中低山│北亚热带典型 │
│ │绿阔叶混交林│    │地带     │       │
│ ├──────┼────┼───────┼───────┤
│ │常绿阔叶林 │122   │巴山南坡和汉江│边缘分布   │
│ │      │    │盆地局部   │       │
│ ├──────┼────┼───────┼───────┤
│ │竹林    │101.7 │秦岭,巴山  │巴山木竹为分布│
│森│      │    │       │中心     │
│林├──────┼────┼───────┼───────┤
│生│ 针叶林  │6003  │全省各地山地 │太白红杉为特有│
│态│      │    │       │类型     │
│系├──────┼────┼───────┼───────┤
│统│落叶阔叶林 │27843.6│全省     │暖温带及山地带│
│ │      │    │       │谱的典型代表 │
│ ├──────┼────┼───────┼───────┤
│ │针—阔叶混交│4015.8 │全省     │山地垂直带类型│
│ │林     │    │       │       │
│ ├──────┼────┼───────┼───────┤
│ │灌从    │57263  │全省     │次生     │
├─┼──────┼────┼───────┼───────┤
│草│草甸    │432.5 │山地,河漫滩 │原生或次生  │
│地├──────┼────┼───────┼───────┤
│ │ 草原   │22685  │陕北黄土高原 │暖性草原类型 │
├─┴──────┼────┼───────┼───────┤
│  湿地    │153.4 │河流、湖泊、水│特殊类型   │
│        │    │库      │       │
├────────┼────┼───────┼───────┤
│  农田    │80363  │全省     │人工类型   │
├────────┼────┼───────┼───────┤
│  其他    │6200  │陕北     │沙地     │
└────────┴────┴───────┴───────┘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