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
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病病情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加强对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用户的监督和监测、对改水工程的水氟水砷的监测,及时分析和预测全市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制定防治规划、开展防治工作并考核评估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干预力度
根据各县(市)、区地方病病种和防治工作所处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继续加强推行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性防治措施,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以盐业管理部门为主,继续积极推进和完善碘盐供应分配制,保证合格碘盐的有效供应;以各级盐业和卫生执法部门为主,联合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碘盐市场管理,加强碘盐市场盐政执法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非碘盐冲销食盐市场的违法行为;以卫生部门为主,积极做好碘盐质量、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总之,要始终坚持对碘盐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保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可持续发展。
未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地区,要认真落实以降氟改水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加快降氟改水工程建设速度。在降氟改水工程建设中要坚持“先重病区后轻病区”和“因地制宜,宜井则井,宜引则引”的原则,鼓励兴建大型联网工程。已控制氟中毒的地区,要建立完备的工程建设档案,加强水质监测和对防治措施的监督,掌握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处理。
开展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调查工作,对发现的病区,要认真落实以降砷改水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三)加强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病区群众普遍掌握地方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四)积极开展治疗,减轻患者病痛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治疗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恢复其劳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对巨块型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患者,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块等方法治疗;对严重缺碘的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在一定时期内酌情服用碘制剂补碘的方法防治。
五、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