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98号建议的复函
(渝办议[2005]12号)
曾照芳代表:
您和王芳等6位代表在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思考“市长热线”不热后面的体制、机制问题并予以改进的意见》(第1098号建议)收悉。市政府办公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于1984年设立市长公开电话(市长热线),是全国最早设立市长公开电话的城市之一。重庆直辖后,政府系统公开电话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功能和内容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市长公开电话为核心,覆盖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的公开电话网络系统。2000年10月,市政府值班室成立,市长公开电话和市长电子信箱工作划归市政府值班室管理。市政府值班室现有值班干部10人,实行每日双班双岗、全封闭24小时值班制度,承担每日24小时政务值班、全市突发事件处置和接处市长公开电话等三项主要工作任务。全年接处群众来电和政务值班电话10万余个,其中市长公开电话7万余个,接收和处理市长电子信箱邮件超过1.5万件。目前,市长公开电话已成为一头连市民,一头连政府的桥梁,在解决许多社会公共问题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成为市民谋求有效解决困难和纠纷、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之一,同时也成为政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了解社会动态,督促政府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一个窗口。
从全国各城市市长公开电话的实践来看,市长公开电话不履行直接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职能,而是作为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依法行政的一个补充,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起着咨询、服务的作用,对市政府各部门起着协调、监督的作用。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是通过向政府各部门交办和转办市民所反映的问题来进行的。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解决的原则,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人员根据其难易和紧急程度,通过电话交办、书面转办等方式交有关部门办理,并采取跟踪了解、要求经办单位回复、市长公开电话直接回复市民等方式督促、落实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重要、重大问题,工作人员及时通过书面材料报送有关领导阅示。
市长公开电话在过去20年的运行中,为全市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市长公开电话的职能和权限还不明确,市政府公开电话网络还不完善。二是由于编制和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市长公开电话有时还存在难打进的情况。三是市民反映的一些问题还得不到有效解决。四是市长公开电话在市民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你们的建议和意见,今后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