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港口岸管理协调与合作。以实现深港口岸大通关为目标,加强深港口岸管理的协调与合作,加快形成高效、方便、快捷的口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确保高峰期各口岸旅客通关不超过半小时,车辆通关不超过1小时”的目标,共同推动口岸查验模式和查验手段改革,加快推进“一地两检”。加强宝安机场与香港机场合作,研究和推进两地机场“一地两检”,落实建立两地机场间客货无缝连接通道。加强两地客运码头与对方机场的交通联系,改善福永、蛇口码头到达香港机场客运条件。着眼深港口岸的长远发展,促进深港联合开展口岸中长期发展的通关研究和衔接规划,就提高整体通关效率提出对策措施,全面提高深港两地通关效率。
3.深圳对内出口通道合作。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畅通深圳与省内城市,进而联接深圳与“9+2”中心城市的交通体系。重点开展和推进京广深客运专线、东部沿海客运专线、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广深铁路第四线、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香港—深圳—江西和湖南)、深惠路改造工程、107国道改造三期工程、龙大高速公路(深圳龙华—东莞大岭山)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深圳近中期轨道交通网络,力争“十二五”前把深圳建设成为华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4.海铁联运与物流合作。加强深港在港口发展策略、发展规划、营运管理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开展船期、货运、运价、代理、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港资参与东西部物流园区建设,使物流园区成为提供两地港口的仓储、转运、拆拼箱、分拨及简单加工的基地。积极加强深港国际货运业务合作,支持香港机场货运集散中心项目尽早实施,共同推进机场IT网络、票务平台、候机楼零售和广告业务等合作项目。积极推进深港公司合资经营监管仓、盐田港集团与和记黄埔盐田港拖轮合作等物流业合作项目。以深圳—成都、深圳—南昌“五定班列”海铁联运为支撑,在巩固珠三角集装箱货源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泛珠三角区域,特别是珠江西岸、中南、西南的港口运输腹地。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深圳集装箱节点站,扩大深港两地的港口腹地,拓展集装箱货源。
(二)以生产力合理布局为目标,顺应产业分工和产业梯度发展趋势,推动深圳产业高级化和内地产业工业化,加快促进和形成深圳—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区域研发制造中心。
1.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建立和完善两地官方、半官方及民间三个层次的直接对话和信息交流机制,发挥深港两地在科技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联合开展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共同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鼓励深圳高科技企业与香港有关机构开展合作,推进深圳市生产力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市高新区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与深圳IC基地之间的合作,支持建设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中心的工作,推动深港两地公司开展数码及大屏幕终端产品项目、微囊化技术项目、海洋生物保健品开发项目、光纤输入及5.1解码多媒体音箱项目、超细纳米碳管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芯片后封装设备项目等科技产业投资项目合作。开展深港科技交流,筹办“863计划暨香港ITF基金优秀项目研讨及展示会”、深港高新技术产业会议。
2.深圳—泛珠三角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合作。促进深圳与泛珠三角区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泛珠三角加快工业化和推进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推动与惠州制造业合作,以惠州大石化项目为契机,推进深圳精细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共同培育和拓展惠州石化工业下游产品市场,重点发展与之配套并共生共进的化工产品,合作打造世界级大亚湾临港化工园区。组织落实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会议,举办“深圳市国际科技合作会议”,探讨企业在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共同优化和改善泛珠三角区域企业发展环境。
3.加强深圳—泛珠三角农业合作。利用深圳农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在泛珠三角区域建立高科技农业基地和专供深圳市场销售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相互认证制度,重点推动深港两地公司在河源市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等项目实施,不断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