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滨海文化风景线:依托红树林保护区、深圳湾滨海长廊、华侨城旅游景区、南头古城、天后宫、野生动物园、西部田园风光等已有设施和景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绿化层次丰富、街道亲切宜人、人文色彩浓郁的优雅闲适的西部滨海文化风景线。
东部山海文化风景线:利用东部海岸线自然环境,优先发展旅游、休闲运动及国际会议项目。依托大、小梅沙等已有景点,进一步建设开发三洲田、西冲、七娘山等多处旅游资源,开发山海旅游度假、大型国际会展、各式海上及野外运动等活动项目,把东部海岸建成集旅游、会展和体育运动为一体,既能承担国际会展、大型水上运动赛事,又能满足市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需求的山海文化风景线。
全市在此基础上,形成五大文化系列:
——高雅文化系列。依托中心图书馆、音乐厅、中心书城、大剧院、博物馆(新馆)、青少年宫、电视中心和拟建的歌剧院等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表演、对外文化交流、城市历史陈列展示、大型艺术节庆等活动,建成方便快捷、现代化程度较高、代表城市发展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形成以高雅艺术展演为特色的文化系列。
——商业文化系列。依托东门、中信城市广场、华强北等繁华商圈,发展购物旅游、街景观光、歌舞娱乐、视听服务、艺术品交易、广告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与商业高度结合、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文化系列。
——体育文化系列。依托已建的深圳体育场、游泳跳水馆、国际自行车赛场、观澜高尔夫和公众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结合拟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航海俱乐部等,既发挥公益性专业体育设施、场地的作用,也发挥民营体育设施的功能,结合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展竞技性体育赛事,兼顾休闲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形成散点布置、各有特色而又兼顾综合性的体育文化系列。
——文化遗产系列。依托大鹏所城、南头古城、中英街、天后宫及传统的客家民居和广府民居等,全面普查、科学规划、认真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单位。条件许可的,可依据不同特点进行分步开发、有机组合,辅以岭南民俗展示,建成可供参观游玩的旅游景点和线路,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遗产系列。
——广场文化系列。依托市民中心广场、大剧院南广场等市级文化广场,龙城广场、宝城广场等区级文化广场,福永、皇岗等社区文化广场,开展富有参与性、普及性的民间文艺展演、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形成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具有较强公众影响力的广场文化系列。
2.重点设施
至2010年,建成四大重点文化设施:
——深圳歌剧院。由高水准的大剧场、中小剧场以及配套设施组成,可供世界一流的各类表演艺术团体演出,能为深圳繁荣高雅艺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探索实验艺术提供一流的设施和场地。通过慎重选址、认真设计,使之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风格,成为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院建筑。
——深圳科学馆(新馆)。以促进深圳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综合性科研设施,集科研、学术交流、科技展览、科普活动等设施于一体,成为为广大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提供各类综合服务的中心和面向市民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的基地,成为深圳高科技城市的形象品牌。
——深圳国际会议中心。以承办接待国际国内政务往来、友好访问、大型会议、大型活动、专业展览为目的,成为集会、展、演、宿为一体,华南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中心由各类国际会议厅、专业展览厅、高档酒店组成,配备一支专业会议服务队伍,精心打造成为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学术报告、产品展示、时装表演、喜庆宴会的理想场所。
——深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造可容纳6—8万或8—10万人的主体育场和1.5万人以上的体育馆,并包括运动员综合训练馆和跳水馆,以及配套的新闻中心、运动员公寓、室外景观、园林绿化和商业设施,主功能为承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国内综合性体育比赛,使之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体育场馆。
同时,按规划布局要求,利用多种投入机制,加强各级文化网络设施建设,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根据深圳实际需求,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对在建和现有部分设施进行挖潜改造,提高标准,完善功能,增强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