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印刷产业。提升印刷业科技含量,进行印刷技术研发,实施将印刷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扶持政策,建设印刷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深圳印刷奖”,全面提升印刷产业的技术等级,推动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和个性化印刷发展。努力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刷技术和工艺。积极引进、吸纳国际著名印刷企业落户深圳,使深圳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印刷制造基地。
  ——视听产业。大力发展以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为代表的视听产业,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向影视业投资,与国外著名视听产业集团合作进行电影院改造,并探索与外资联合成立电影公司,共同开发视听节目。积极引进刻录光盘生产设备、创立刻录光盘生产企业,制作与生产更多、更好的视听产品。
  ——歌舞娱乐产业。着力于歌舞娱乐业的产业升级,发挥企业的原创自主开发能力,锻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歌舞娱乐产品。注重与国外知名娱乐企业成立联合节目制作公司,创造符合国际欣赏水平的优秀节目。同时采取积极的“走出去”战略,推动深圳优秀的歌舞娱乐节目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旅游休闲产业。加强深圳城市景观规划,塑造深圳海滨城市形象。切实保护东部滨海地区山海资源,推进滨海岸线的公共利用。改善深圳旅游产品结构,开发一批高档休闲度假产品。加大城市综合休闲文化区建设,培育和丰富城市休闲文化内容,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精彩深圳、欢乐之都”的城市特色。
  2.构建产业平台
  ——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创业基地”。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一批现有基础好、实力较雄厚的文化企业,优选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文化产业项目,确认和催生一批深圳市文化产业创业基地,进行集约化文艺创作与生产、营销。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编制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形成科学、严谨的制度化保障,为资金流、项目流、人才流向文化产业的高度积聚打造坚实的平台,使整体产业循着理性、规范、明确的轨道稳步发展。
  ——组建“设计业共同制作室”。结合市区内旧工业区功能改造,聚合平面设计人才,提高城市整体设计水平,并引进国际高端设计机构与人才,推动以设计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发展。
  3.培育规范市场
  ——积极培育文化市场。探索中外合资、股份合作、集团化运作等模式兴办文化企业,对中外合资经营文化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在符合我市文化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管理经验的国外文化企业集团,来深合资兴办大型文化实业。
  ——组建各类文化中介组织。积极培育文化中介机构,发展一批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文化中介组织,鼓励文化中介机构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文化经纪人队伍,推行演出经纪人制度,确定艺术品经营人才和各类文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标准。
  (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1、基本布局
  努力构造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市级文化设施建设要着眼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重点建设一批能举办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赛事和活动的文化设施。区级文化设施建设要注重与各区功能定位相吻合,带动不同文化系列的发育、成长,能适应中等规模的文体活动和赛事,并成为市级文化设施的有效补充。街道和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要充分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做到老少皆宜。要结合固本强基工程的实施,以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等社区文化设施,做到每1.5万人拥有一个达标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文化广场能容纳500人以上。
  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线。建成门类齐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功能先进的文化设施网络,力争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做好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规划,发挥不同区域和场所已经形成的文化特色,实现一轴“两翼”的文化布局,构建“五大文化系列”。到2010年,适应国际化城市建设需要的文化设施布局初步形成,满足市民文化精神生活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完善。
  一轴:以深南大道及邻近地区为轴心,包括高交会馆、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新馆)、电视中心、大剧院、中心书城及拟建的深圳歌剧院等,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文化聚集区。
  “两翼”:为东、西部两条文化风景线。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