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行动。
组织和调动区内外科技资源,做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系列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开发服务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信息系列产品;建设好广西对东盟科技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配合科技部继续办好科技创新专题展,争取使之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固定会展。做好广西企业与东盟各国科技合作项目对接,开展广西与东盟各国双边或多边的科技交流交易活动。推进南宁市国家技术标准试点市建设,形成一批优势产品的技术标准,提高我区产品出口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东盟国家贸易的知识产权研究,做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努力打造科技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
6.科技扶贫行动。
针对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按照分类指导、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展“贫困县星火西进”和科技扶贫示范。继续推进金秀县和东巴凤革命老区的科技扶贫试点。自治区科技计划设立“科技扶贫专项资金”,面向增加贫困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开发特色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项目形式集成相关科技资源给予重点支持。组织自治区有关科研院所、高校、中介机构和有关企业对贫困地区开展智力帮扶和经济技术帮扶,通过星火富民项目的合理布局,促进先进地区与贫困地区进行跨区域的科技、经济合作,引导科技、资金、人才和企业进入贫困地区,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贫困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四)三个科技服务网。
1.“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
充分利用全区信息网络资源,建立起自治区有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市、县有科技信息服务分中心,乡(镇)有科技信息服务站,村屯、企业有科技信息应用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尽快实现科技信息“乡乡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重点推广田阳县成功的做法,突出抓好县级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强信息采集、筛选、传播的服务能力,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突出抓好能人带动、协会推动作用,加快各种技术、市场信息的传送;突出抓好乡(镇)、村两级信息服务和应用队伍建设,落实信息进村入户;突出抓好电话、宽带、寻呼机、电视、广播、多媒体课件和信息墙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载体开发,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村信息通达知晓率、技术需求满足率和产品流通成交率,为服务“三农”,促进农业生产、流通和农民致富发挥长效支撑。
2.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
以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托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集成,建立起面向中小企业创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科技服务网。重点发挥各类区域性、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技术、信息、资金、管理、培训、人才等服务功能,发挥常设技术市场、虚拟技术市场的技术交易、新产品展示交易的作用,发挥高新区企业孵化器和各类科研中试基地的成果孵化作用,发挥各类项目评估、分析测试、专利代理、律师事务等机构的公共性科技服务作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需求解决率、技术交易成交率、新产品开发和科技企业孵化成功率。
3.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
根据我区深化对外开放的实际和和科技经济发展的趋势,依托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联结各市、服务全区、信息数据共享、信息资源互通的引进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5个城市建立产学研结合、中介机构参与的行业性技术引进创新服务中心,率先进行行业性引进创新的组织与服务方式的示范;促进科技金源单位、重点实验室、科研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建立开放的科研机制,充分发挥我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作用,为引进创新提供公共科研服务。针对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引进再创新,整合力量,组织科研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