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在16个县(市、区)进行“科技进步示范县”和“科技工作试点县”试点,推进县(市)领导任期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制度建设,推进县(市)一把手亲自抓一项事关富民强县的产业化科技开发项目,探索科技支撑和引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为周边同类县(市)提供示范。未纳入试点的县(市、区),也要按照“科技进步示范县”和“科技工作试点县”的工作要求,作好规划,分步推进,到2007年,全区有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建立起“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有一把手抓的重大产业科技开发项目,科技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县市财政支出的1%以上。
3.农产品深加工及特色产业培育科技工程。
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人手,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重点加强主要种养业的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在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实施亚热带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奶水牛和黄牛规模化养殖、名特优禽类规模化养殖的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畜禽主要传染病诊断与防制技术的研究;开展淡水养殖主导品种产业化健康养殖技术、北部湾名贵鱼虾贝类种苗繁育及集约化养殖技术以及名特优农作物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等研究与示范,为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提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和技术标准。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重点支持特色植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有效成份提取及果蔬和家禽产品深加工所需的加工、检测、储运保鲜技术和设备开发,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名特优产品原产地保护,提高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4.科技兴企工程。
围绕实施自治区“工业兴桂”战略,以产业技术升级为主线,以增强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扶持行业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技术转移和扩散机制,形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使我区强优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具有吸纳转移技术的消化创新能力。瞄准做强做大我区原有的优势产业和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抓好一批科技企业创新示范,集成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凝炼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探索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模式;集中力量在机械机床产品、制糖及其深加工产品、稀有金属铟材料与超硬材料产品、非金属矿物材料与锌铝合金高性能功能材料产品、木薯淀粉深加工产品、松香等林化深加工产品和肉桂、八角等香料新产品、生物能源产品、工业微生物产品和嵌入式软件及其智能控制产品开发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打造一批工业名牌产品,培育出新兴产业集群。
5.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
按照“打造八桂药谷,创建南方药都,开辟西南药道,振兴民族药业”的基本思路,建设广西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产学研结合,创新珍稀名贵、道地药材良种选育和快速繁殖技术,制定绿色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及生产标准操作规程。3年内确定10种道地药材优良品种或珍稀名贵药材的种质特性,完成良种选育和繁育;建成7个中药材规范化种养示范基地或药材野生抚育示范基地。研究开发优质、高效、安全、可控的创新药物及其新制剂,研制壮药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制剂,完成6个优势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获5个新药证书;完成5个特色方药筛选及新药临床前研究,获3个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建立广西中药现代化信息网基础技术平台,为实现全区中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与中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