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技服务和支撑“工业兴桂”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和“百企入桂”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制糖、有色金属、汽车、机械、建材、中药、食品、林化等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的步伐加快,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强优企业和多数骨干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名牌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产品创新示范作用突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产业聚集能力逐步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桂林、南宁、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产业园的创新能力、孵化能力、辐射能力和产品出口能力明显提高,主导产业特色凸显,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在有技术优势和工作基础的领域形成一批规模上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和特色高技术产品。完成区域性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企业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网络,到2007年,全区8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推广1-2个单元的信息化技术。
(四)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以高校、重点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以民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以各类“人才小高地”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全民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择优建设好10个重点实验室、25个科技金源单位、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科技产业化基地和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创新、面向引进创新等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区专利年均申请量以10%幅度增长,全社会R&D投入比重逐年提高,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与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四、重点任务
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科技的需求,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工程、一个示范基地建设专项、开展六大科技行动,构建三大科技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努力实现“富民、强县、兴企,建平台、强能力”的总目标。
(一)八大科技工程。
1.星火富民科技工程。
三年内,以自治区和市、县共建方式,重点抓好60所星火学校、5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个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个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农村信息化基地、10个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和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的试点示范。各县(市)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农业技术传播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星火进农家,逐步做到县县有科技信息中心,有星火学校,有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有科技示范乡(镇),有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乡镇有星火课堂,有科技信息网点,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科技示范村和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种养能人。
2.县域科技创新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