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
1、建立基于色谱--质谱联用和核磁共振谱的肿瘤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包括代谢组学的化学信息获取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和计算分析方法)、代谢特征谱的发掘、代谢物谱与疾病关系的解析方法的建立和规范化。
2、在肿瘤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基础上开展临床肿瘤代谢组学研究,从代谢物组中发掘具有特异性和因果性的肿瘤代谢物谱,获取包括生物标志物和代谢特征谱在内的可用于癌症诊断的标志物体系。
3、以该标志物体系作为评价指标,综合细胞、动物、临床等不同层次代谢组学实验的研究结果,揭示代谢网络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4、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体内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和代谢规律,寻找其特征谱,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新技术。
(三)主要粮食作物中抗旱相关基因发掘及其遗传网络与调控机制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生命科学--农业科学”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项目在已获得大量的作物抗旱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建立干旱胁迫下作物功能基因的发掘方法,通过定位大量的与作物抗旱性有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并进行基因类比和关联分析,阐明作物抗旱性的遗传网络,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基因和新种质,为作物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材料。
研究内容:
1、作物抗旱优异种质库和基因数据库构建,建立干旱胁迫下作物功能基因的发掘方法。确定最具代表性的抗旱优异种质,建立科学的作物抗旱性评价体系,提出高通量的基于大田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筛选的新基因发掘方法。
2、作物抗旱基因(QTL)定位和克隆。定位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抗旱性相关基因(QTL),通过横向定位比较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候选基因,从抗旱作物中克隆抗旱基因(QTL),并进行功能验证。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移与累加抗旱基因。获得抗旱性显著提高的主要粮食作物新种质,并提供利用。
4、作物全基因组抗旱基因关联分析、遗传网络揭示和适应性进化研究在全基因组抗旱性相关基因(QTL)定位基础上,分析复杂数量性状基因座位之间、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作物抗旱性的遗传网络,研究其适应性进化关系。
(四)深海单柱式平台关键动力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工程与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科”进行申报)。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