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病区要因地制宜地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种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换粮(从非病区购进粮食替代病区产粮)、补硒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大骨节病的发生。
克山病病区要定期培训基层克山病防治专业人员,使其掌握克山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发克山病病例。
已发生布鲁氏菌病流行的地区,坚决淘杀布鲁氏杆菌感染的牲畜,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并做好易感人群的监测、防护工作;对未发生布鲁氏菌病流行的地区,要严防外源性传染源的侵入。
已达到控制标准的鼠疫疫源地,要做好疫源地地区扑杀黄鼠、疫情监测等工作,巩固防治成果。
五、治疗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治疗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恢复其劳动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对巨块型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患者,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块等方法治疗;对严重缺碘的孕产妇等特需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在一定时期内酌情服用碘制剂补碘的方法防治;对严重缺碘导致的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要用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并进行生活、劳动功能训练。
对氟骨症患者,要以药物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也可试用抗氧化剂或中草(成)药治疗。对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在个别病区可探索生物制剂治疗,并对发生癌变的患者进行抗癌治疗。
对大骨节病患者,要采取以对症药物(包括中药)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进行治疗,部分病区可对一些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对急型克山病患者,要以抗心源性休克、抗心律紊乱及急性心力衰竭为主,积极进行抢救;对相对稳定期内的慢型克山病患者,要用抗心衰药维持治疗,并加强心脏功能状况的监测。
对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以抗菌治疗为主,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机体敏感性增高的患者,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方法;对于经常反复发热的布鲁氏菌病患者,尽可能找出慢性感染病灶,手术切除。
对于鼠疫患者,要迅速组织严密隔离,及时治疗。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要足量;对烦躁不安、疼痛、心衰、休克、DIC等临床症状的患者,要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各地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研究制定有效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政策和措施,广泛筹集并统筹安排防治工作所需资源,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