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示标识清晰明了。指示标识规范、清晰、醒目,布局调整要及时更改标识,加强导医和巡视力量。
(三)服务须知公示醒目。公开门急诊、住院服务须知;医务人员佩证上岗;明示拒收“红包”、“回扣”,监督电话、投诉信箱公示要醒目,领导接待日制度要公示并落实。
(四)候诊就医简便有序。保证工作力量,减少病人候诊时间,努力缩短各项检查预约和取报告时间;加强诊室管理,候诊病人有序排队。发挥计算机系统、电子显示屏等科技手段的作用,提高服务效率。
(五)便民措施细致周到。结合实际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努力为病人创造温馨就医环境;落实无障碍通道、茶水供应等便民措施,逐步创造良好的候诊条件;积极开展院内健康教育,努力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便捷化。
(六)服务态度亲切温馨。认真执行医疗服务文明规范用语100句,用文明、关怀式语言接待病人,不说服务忌语;注重医务人员仪表仪容,服务态度亲切温馨,落实“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
(七)病人隐私尊重保护。在落实注射室遮隔措施的基础上,确保暴露病人身体隐私部位的检查治疗项目有遮隔措施,候诊病人不入诊室。
(八)医患关系和谐互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努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定期征询病人意见,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采取有效措施让病人和社会了解医疗工作的繁重、艰辛与高风险性、高个体差异性,构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医患关系。
(九)医疗收费规范公开。主要收费项目公示,实行门急诊收费明细帐单制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认真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降低收费差错率。
(十)院容院貌整洁优美。医院环境安静整洁、优美,厕所清洁卫生,公共场所开展控烟,门急诊、病区有健康教育载体。
三、活动安排
2005年4月到12月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优化管理服务、优化就医环境”活动。
(一)动员阶段——4月。在全市卫生系统进行动员部署。
(二)推进阶段——4—9月。深化推进各项活动措施:(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单位内部深入发动、积极宣传,确保医务人员广泛知晓、踊跃参与;(2)各单位要采取召开病员座谈会、在院内设置征询建议箱、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主动征求病人和市民对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方便就医的意见和建议;(3)各单位门急诊窗口、病区、辅助科室等要对照“双优”活动十项要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改进医疗服务薄弱环节,细化、完善各项管理服务措施,特别是在缓解病人就医不便捷、减少病人候诊时间上下功夫,并公布具体改进措施。(4)各单位要以病人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病人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病人满意为第一标准,结合实际推出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拓展创新服务内涵和模式。(5)各单位要按照“双优”活动十项措施要求,就活动落实情况对门急诊窗口和病区等开展检查,持续改进医疗管理服务,并积极引入各种社会评价方法,检验“双优”活动在本单位开展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市卫生系统文明办将组织力量对69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各区县、卫生局对所属医疗单位进行循环式评估检查。(6)市卫生系统文明委将召开“优化管理服务、优化就医环境”活动现场交流会,推广各种温馨、便捷、优质服务模式和好经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