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抓紧解决影响兰州形象的专项整治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整治集贸、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和加油站的专项工作。用半年左右时间,解决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设置不符合规划、交易无序、管理混乱以及欺行霸市、短斤缺两、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突出问题;解决我市目前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的“脏、乱、差”现状;拆除违规建设的加油站,取缔无证经营成品油的销售单位。严厉查处掺杂劣质油料、加油计量作弊等违法经营行为。
五、重点工作及分工
(一)深入贯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继续深入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加强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格查处无证生产,完善食品标准体系,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坚决堵住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审查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食品流通中倡导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发展城乡食品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稳步实施“
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和监管,开展食品卫生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强化政府与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实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执法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严厉查处大案要案。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失信惩戒机制,揭露和曝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优质食品、优秀企业的正面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提高兰州市食品信誉。此项工作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商贸委、市物价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民族宗教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二)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活动,继续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治理。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对已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全面清查,坚决清理取缔不属于医疗器械而虚构医疗功能的产品;打击买卖、出租、出借《药品经营许可证》、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取缔违法生产经营企业,捣毁制假窝点,净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对全市各类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械,在消毒、毁形、销毁、记录等方面加强检查和监管,要健全制度,环环相扣。严厉打击非法回收处置废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这项工作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三)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按照既定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依据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新出台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制止和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商标侵权行为。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单位的检查,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加大对知名商品、知名企业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有的知名品牌和商标。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使企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组织好2005年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和对外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政策规定,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对公务员、企业管理者、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这项工作由兰州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工商局、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