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困难群体信息库。各区(县)要组织街道(乡镇)、社区(村)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对贫困户、优抚对象、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困难户登记表册,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困难群体信息库,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信息库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记困难户的基本情况、主要困难和困难程度。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对困难群体坚持每月一统计,每季一调整,努力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各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对本单位困难群众也要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并与所在街道社区沟通,把困难户情况纳入街道社区信息库中。
(二)确定帮扶对子。本系统、本单位有困难户的,直接由本系统、本单位党员进行结对子帮扶。本单位没有困难户的,单位党组织要与所在街道社区或困难群众居住较集中的街道社区联系,确定帮扶对子。市直机关工委要对机关干部居住较集中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子进行协调。通过确定帮扶对子,使已经掌握的困难群众不被遗漏,扩大帮扶面。
(三)建立党员做好事登记制度。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可以制作党员帮扶手册、党员联系卡、党员结对表册等,并发到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对党员做好事活动情况进行登记。主要内容包括困难户的基本情况、主要困难、困难程度,帮扶计划、目标、措施、方法,以及实施帮扶的时间、内容、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情况等。党员要经常联系困难户,每月到联系户中走访一次,逢年过节要走访慰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努力协调解决。
(四)对改制企业开展“回头看”。相关单位党组织要主动联系已改制或正在改制的企业,帮助解决改制后或改制中群众反映强烈和突出的问题。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失业待岗、下岗困难群众要及时进行结对帮扶。
(五)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对党员的帮扶记录,党支部每个季度检查一次,抽查回访,并征求困难户的意见。要将党员每年做好事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之一,在年终党员评议时,党员要对一年来做好事的情况向党支部汇报,看看一年做了哪些好事,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党员所在党支部要根据党内民主评议和群众、社区反馈的意见综合评定党员评议的等次。
(六)对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注意发现和培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各单位党组织要善于用身边典型教育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进步。各新闻媒体要开办党员做好事活动专栏,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增强社会影响力,让群众感受到榜样就在我身边。各级党组织要对组织有力、群众满意的基层党组织,对事迹突出、群众赞扬的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