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委发[2005]15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现将《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05年3月21日
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克服要素制约,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广泛地渗透在所有的服务业领域中。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二是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三是产出的高增值性;四是供给的多层次性;五是服务的强辐射性。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1、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业规模居同类城市前列。2003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83.86亿元,列全省第一;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位居第三。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32.97%,提高到2003年的42.3%。
——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1—2003年间,年均增幅达到13.26%,高于“九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幅1.11个百分点。
2、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
——服务业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2003年我市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三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合计达到21.4%;教育产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合计也达到6.1%,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技服务、教育、卫生保障福利、文体娱乐等四个行业的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2%,已具相当规模。
——新兴服务业正迅速崛起。2003年,我市金融、教育、科技服务、房地产等的增幅分别位居十大类服务行业的第1、第2、第3、第5位,高于全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休闲、会展、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喜人,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3、现代服务业部分领域优势明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旅游、会展业效益增速加快,旅游的龙头作用凸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3年的6%,在全国的地位已上升到第5位;会展经济已见成效,每年仅西博会的举办就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以上,会展业已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
——软件信息业高速成长,基本确立国内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5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44%;在软件产业方面,142家重点企业200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9.31亿元,同比增长41.32%,全年软件出口额已达1亿美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进展顺利,“模转数”进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金融业不断集聚,在“长三角”中地位突出。至今已基本形成架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存贷款余额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地区名列第2、第3位;金融总量快速增长,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处于全国前列。200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达6.6%。
——现代物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物流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物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以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为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构筑了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雏形初具。
4、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两轮驱动”的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