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云政发[2005]26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编制好我省“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省委提出的“千方百计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现就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发展理念更加成熟的标志,必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在规划的理念、宗旨、内容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增长,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彻底改变一切单纯围绕经济发展、“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的观念和做法,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充分重视就业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破除城乡分割,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在编制我省“十一五”规划时,尤其要注重缩小城乡居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三)统筹区域发展。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以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统筹考虑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主要不是缩小生产总值的差距,而是缩小人均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缩小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一是发展经济,二是人口合理流动。为此,“十一五”规划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以空间规划和空间功能区划为主要手段,重构空间发展格局,并据此建立有约束力的空间开发规范,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十一五”规划时,要坚持经济与社会“两手抓”,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把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增进人民社会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