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制订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明确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省、市两级都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认真分析国有经济现状、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制订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提出调整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措施。要紧密结合实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进行具体指导。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和需要公共财政负担的公益事业,应当国有独资;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地位;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有进有退,优进劣退。
(五)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加快企业重组,做强做大骨干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寻求合作对象,吸引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省外国有大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我省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把有规模优势、竞争实力和产品特色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要坚持市场导向,着眼于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多层次推进省属企业重组,包括省属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及市属企业的重组,省属企业之间及其子公司的重组。要分类指导,对投资管理类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进一步发展壮大;对流通服务类公司,按照行业和业务相关性的原则,通过产业整合、辅业分离等方式,培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骨干企业;对资产管理类公司,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改革重组,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六)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加快主辅分离的步伐,集中力量发展主业、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努力使国有资本集中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企业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找准主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调整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思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专业化与多元化、产品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业务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要把握好投资方向,慎重决策投资项目,提高企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七)减少集团管理层次,缩短企业管理“链条”。要围绕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加大对三级以下企业的改革重组力度,进一步规范母子公司体制,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引导省属企业通过产权划转、股权置换、合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对所属企业的资产、业务、人员进行整合。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大部分省属企业的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